水果之王”降價了!前不久,“榴蓮一斤跌破10元”的話題衝上微網志熱搜,有媒體報道,雲南昆明榴蓮大量上市,部分價格降至每斤10元以內,讓榴蓮愛好者直呼將“榴蓮自由”。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水果消費國,在進口水果中,榴蓮深受中國消費者喜愛——從2019年開始,榴蓮就取代車厘子,成為我國進口額最高的水果,2023年鮮榴蓮進口超過142萬噸,進口量同比增長近73%。
榴蓮降價的背後,是中老鐵路等重大項目不斷推進,相關地區加快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優化提升,區域內冷鏈、冷庫等配套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使得泰國、寮國、越南等東盟國家農産品進入中國市場日益便捷。
“東連黔桂通沿海,北經川渝進中原,南下越老達泰柬,西接緬甸連印巴”,昆明處於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泛珠三角經濟圈“三圈”交會點,是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開放的重要門戶。黨的十八大以來,昆明主動融入發展大局,圍繞雲南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發展定位,明確了建設輻射南亞東南亞的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和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目標,著力推動樞紐高品質發展,為構建現代化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榴蓮自由’是不是你們搞出來的?”
夏日的昆明,天氣變幻莫測,位於該市西南晉寧區的雲南騰俊國際陸港正在緊張組織作業。儘管此地天氣晴朗,但幾公里外已黑雲密布、大雨滂沱,似是大雨將至——這便是“雲南十八怪”中的“東邊下雨西邊曬”。雲南騰晉物流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雲南騰晉物流)下屬雲南騰俊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簡稱騰俊國際物流),運營管理部專用線主管劉秦鑫不住催促工人加快速度,將一箱箱榴蓮從冷鏈集裝箱中搬出轉運,這批榴蓮不日將運輸到昆明、廣州、北京等地市場,進而登上百姓餐桌。
天氣陰晴不定,但榴蓮的品質卻需要穩定的溫度保障。號稱“水果之王”的榴蓮金貴嬌嫩,對運輸條件的要求非常苛刻。溫度高,榴蓮很快會變熟開裂,溫度低,果肉口感又會變質,成為次果。跨越數千公里的榴蓮如何保證軟綿香甜的新鮮,是雲南騰晉物流團隊集中攻關的難題。不止是榴蓮,一直以來倉儲難、運輸難、分揀難、集散難等問題,始終制約雲南與南亞、東南亞之間生鮮、蔬果等農副産品進出口貿易發展的步伐。
2022年,交通運輸部和財政部聯合發文,確定昆明市成為首批15個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城市之一。在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的支援下,“騰俊國際物流冷鏈多式聯運體系”建設正式踏上“快車道”,一條方便快捷、保質保量運輸生鮮蔬果的路子被找到。
“我們專門採購了150個新型的HE19機型冷藏集裝箱,目前已交付投入使用的有17個。冷藏集裝箱可遠端監控,能承受零下40攝氏度到80攝氏度的環境溫度,是目前國內在用的性能最優、純進口的冷藏集裝箱機型。其密封性能、製冷保溫效果和溫濕度遠端監控功能,可以保證整個運輸過程溫度變化維持在1攝氏度內。”騰俊國際物流運營管理部副經理張婭琪表示,除設備更新外,騰俊國際物流採用一箱制、門到門、公鐵聯運、報關報檢、分撥配送等一站式服務的物流組織模式,持續優化作業流程,使鮮果最快兩小時內即可從陸港抵達雲南昆明金馬水果市場,第一時間送達市民餐桌。在基礎設施方面,騰俊國際物流憑藉鐵路專用線場站和經驗豐富的運營團隊,可以在榴蓮到站後迅速有序地組織提櫃裝卸,確保“零待時”“零貨損”,更智慧、先進地保障鮮果的品質。
“之前很多榴蓮都是先發運到萬象南,再掏櫃換裝鐵路運輸,到站後還要再換裝。跟雲南騰晉物流合作,一櫃到底不僅便捷高效、節約時間,還能減少跨境運輸中的損耗,降低不必要的經濟風險。”榴蓮貨主對此讚不絕口。
雲南騰晉物流總經理助理湯茂告訴記者,早在2021年12月4日,雲南騰晉物流就成功開行“騰俊國際陸港—萬象南”中老鐵路冷鏈運輸首趟專列,開創了中國首個跨境國際冷鏈運輸專列。兩年多來,騰俊國際陸港依託中老鐵路實現了跨境冷鏈運輸常態化運營,跨境多式聯運及國際通道服務能力不斷提升。“之前和朋友聚餐,他還笑著問我,‘榴蓮自由’是不是你們搞出來的?”湯茂笑道。
智慧倉大幅提升供應鏈倉儲能力
國與國之間的物流聯繫,從來不是單向的。雲南作為農業大省,高原特色農業産業突出,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等重點産業蒸蒸日上。但雲南地處我國第二階梯,地形複雜,相對中東部地區交通較為閉塞,運輸便利化程度低、耗時長,因而生鮮、農産品的輸入和輸出更需要冷鏈物流的支撐。在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的強有力支撐下,騰俊國際陸港建設全面提速。冷鏈物流的發展使得騰俊國際陸港的輻射作用進一步增強,加速形成雲南蔬菜、花卉、瓜果等農産品的出口和南亞東南亞國家水果進口的雙向對流,有力帶動了沿線農業産業發展。
雲南的優勢在區位,但長期以來,由於昆明本地綜合貨運樞紐對産業和資源的集聚效應不強,通過中老鐵路通道大進大出的貨物流、貿易流匆匆而過,更多成為“過路經濟”。2022年,雲南省委、省政府印發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維護好運營好中老鐵路開發和建設好中老鐵路沿線三年行動計劃》。在此基礎上,雲南省政府還進一步提出,變“通道經濟”為“落地經濟”,通過實施健全通道、暢通物流、貿易銜接、産業帶動四大行動,把昆明打造成為國內大迴圈重要節點,國內、國際雙迴圈的門戶樞紐和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
《昆明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三年實施方案(2022年—2024年)》進一步提出,要充分發揮昆明區位條件和戰略疊加優勢,以服務於打造雲南“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和建設昆明“區域性國際中心城市”為導向,努力打造為東中西區域協同、境內外合作聯動的多式聯運組織和服務中心。
將通道經濟升級為樞紐經濟,建設智慧化倉儲中心顯得尤為重要。在國家大力支援下,雲南騰俊國際陸港的冷鏈倉儲中心和東盟多式聯運倉儲物流園區公共貨場建設能力提升,已成為昆明市實施的13個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中的重點。目前,中老鐵路沿線現代化程度最高、規模最大的智慧化、自動化冷鏈倉儲中心——騰俊國際陸港冷鏈倉儲中心已經打冷,冷庫採用先進的溫控技術和智慧化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對貨物溫度和濕度的精準控制和監測。“我們的設計溫度涵蓋從零下18攝氏度到零下15攝氏度,可以滿足生鮮、水果、蔬菜、花卉、海鮮、肉類凍品等多類貨物的儲存要求。同時我們使用了智慧降溫技術,可以把一個庫區分成三部分,對其中一部分進行單獨降溫。”雲南騰晉物流建設管理部冷凝項目部負責人屈向東介紹道。
據悉,36萬立方米智慧化冷鏈倉庫將在近期試運營。該中心正式投入運營後,可以和騰俊國際陸港公鐵聯運中心無縫銜接,和冷藏集裝箱形成聯動,更好服務國內的溫帶水果、蔬菜的出口和南亞東南亞熱帶水果和生鮮凍品的進口,在昆明形成南亞東南亞的農産品交易集散中心。
此外,其他貨物的儲存能力也隨著科技賦能不斷提升。走進騰俊國際陸港自動化智慧倉,偌大倉庫內,一台臺大型智慧化生産設備、一個個二維碼在地面上次第排布。過道上,大批潛伏式搬運機器人正熱火朝天搬運存儲用多層貨架、托盤貨架至“貨到人工作站”工位,日常值守人數肉眼可數。“我們的自動化智慧倉可以避免傳統倉庫中大量的庫內工作人員行走、找貨和人工搬運作業。“貨到人工作站”能實現作業人員在固定工位上連續流水作業,相比傳統人工找貨模式,不僅揀選效率提升數倍,而且可大幅降低揀選失誤的業務風險。”數智倉儲部副經理趙靖宇表示,自動化智慧倉還配備了超過每小時4000件的自動化分撥線,無需人工介入,即可高效、準確完成分揀後貨物的分撥。
除此之外,數智倉儲中心配備了完善的資訊化基礎設施和智慧軟體系統(WMS)、倉儲控制系統(WCS)、智慧倉儲管理系統與園區綜合調度管理系統,實現了物流供應鏈環節中倉儲業務的標準化、數字化、智慧化運營。“訂單下達後,所有的資源調度與業務流程的推進均由智慧化系統主導,所有的數據流包括表單也由系統創建並維護,工作人員只需要在系統的指示下,即可完成貨品從貨架上揀選,掃碼,分撥,打包,發貨等動作,大大增加準確率。”趙靖宇説,憑藉智慧化系統,智慧倉可提供拆零作業、整箱作業、大中小件揀選等業務,應用行業範圍大幅擴大,零售、電商、服裝、醫藥、美粧、製造、圖書、3C等行業均能夠匹配。“自動化數字倉還擁有很多標準化模組,即插即用,可大大縮短項目實施落地時間,揀選效率是人工的3倍,作業準確率接近100%。”趙靖宇語氣中充滿自豪,“智慧化也可以幫助客戶降低成本,人工成本對比普通倉能降低50%到70%,進一步增強了我們供應鏈倉儲能力。”
鏈鏈相扣 供應鏈帶動産業鏈
一條供應鏈,背後是潛在的産業鏈、經濟鏈、價值鏈,一個互聯互通、便捷順暢、經濟高效、綠色集約、智慧先進、保障有力的綜合貨運樞紐體系,可以提升貨物綜合運輸效率與品質,降低綜合運輸成本,有力支撐産業鏈供應鏈穩定,從而更好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
處在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大湄公河次區域、泛珠三角經濟圈“三圈”交會點的雲南,是全國産業鏈供應鏈的重要樞紐,也是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樞紐之一。昆明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建設,對於支撐國家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和雲南省推進高水準對外開放具有重大戰略意義和重要現實意義。
“以前我們進口原材料,要去廣西防城港提貨,運到昆明後再放在我們倉庫,之後再找人幫我們運到全國各地,非常麻煩,費心費力。”雲南勁歐化工有限公司總經理鄭永權提起之前物流不便的問題,擦了擦頭上的汗,“我們肥料企業,貨物都是大進大出,物流是非常核心的問題,但如果把心思都放在物流的事情上,我們的日常工作必定要受影響。”
但隨著雲南騰晉物流對接後,鄭永權坦言,物流問題已經無需過多費心,“雲南騰晉物流現在為我們提供一站式服務,從港口接貨到一路運輸、儲存、發貨,通過公鐵聯運可以直接把貨物發到鄉村。你可別小看這個一站式服務,不僅幫我們降本增效,對整個化肥市場都有平抑物價的作用。”看到記者面露疑惑,鄭永權解釋道,“像以前春耕旺季時,一旦原材料沒貨,大家心裏就會發慌,可能去哄搶原料。現在我們就可以放手去做,把貨先放進雲南騰晉物流的倉庫裏,這樣不管是漲價還是降價,我們都有餘貨,旁邊有貨心裏不慌嘛!”
事實上,2023年,昆明國家綜合貨運樞紐累計設置應急物資轉机站、接駁點17個,在補鏈強鏈、保通保暢、應急保障、安全穩定、物流降本增效5個方面均發揮了重要作用。在2022年設置12個應急物資轉机站、接駁點的基礎上,昆明市啟動了7個“平急兩用”城郊大倉基地建設(5個新增、2個為2022年度轉机站)。昆明國家綜合貨運樞紐5個重點項目入選昆明市“平急兩用”城郊大倉項目庫,項目在原有基礎上完善倉儲設施,實現平時服務、急時應急的功能,極大提升綜合貨運樞紐平急轉換和應急物資保障能力。
雲南楚淳農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邢書彬同樣深有感觸。“我們的蔬菜主要銷往東南亞,通過雲南騰晉物流的冷鏈運輸,經過國內短駁,通過中老鐵路到達萬象南,再通過合作的泰國運輸方送到我們泰國的網庫,時效性非常強,中間的通關、報關工作我們都不用費心,都由騰晉完成。”邢書彬打了個比方,“就像我們本來有一塊蛋糕,三等分給了國內端、運輸端和國外端,現在物流我們不用操心,那麼這塊蛋糕我們就可以直接一分為二,吃得更多了。所以我們現在的重心已經放在了國內的生産端、採購端和對外的銷售端。”
重心的轉移也帶動了更多發展、産生了更多機會。“我們提質降本增效了,物流支撐的對外貿易越來越紅火,銷量更高了,規模化種植發展更好,我們就會雇更多農民來參與我們的工作。這不僅是在提供就業崗位,也是在給農民增收。通過物流帶動的發展顯而易見。”邢書彬表示,供應鏈發展對企業帶來的顯性、隱性幫助數不勝數——如楚淳一般的生産企業因此得到發展,進而帶動這個市場內的無數農民致富。
科技賦能 安全按時降本增效
2023年,昆明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實現多式聯運量同比增長9.4%。支撐中老鐵路持續發揮“黃金線路”效應,全年開行國際貨運班列4550列、同比增長45%,實現運輸貨物1781.7萬噸、同比增長42.8%。如此龐大的運量對於貨主來説,是擴大生産的最好保障,但同時隨著“準時化生産(JIT)”等理念深入人心及跨境電商平臺的興起,貨主們對運輸時效性和貨物運輸安全問題更加重視。這一定程度上要求國際供應鏈服務必須提升自己的履約能力,即保證將約定數量的貨物安全、按時送到約定的收貨人手中。但跨境物流仍面臨不少挑戰,不同國家之間物流基礎設施和政策法規存在差異,使得強化履約保障成為供應鏈補鏈強鏈體系建設的一大重點。
在這一問題上,實現物流全程可視化,能夠有效提高供應鏈風險控制能力。此前,供應鏈各環節之間協同效率較低,存在不少數據孤島。有些企業擔心數據共用會導致數據洩露,進而影響其競爭優勢,不太願意共用數據。加之數據標準不統一,內部數據與外部數據銜接難,因而導致不同的供應鏈資訊系統使用不同的標準,也影響了數據的流通。
近年來,雲南省、昆明市為推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資訊化建設,上下聯動,打造“中老鐵路國際多式聯運資訊服務平臺項目”,經過反覆比選、多次論證,充分考量既往業績和央企實力基礎,最終選擇由中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承接,並作為雲南省昆明市唯一的資訊化項目,成功增補進入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項目清單,通過資訊平臺建設補強中老鐵路多種運輸方式聯動能力,以“一站式”綜合服務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強勁支援。
“你看,通過此平臺,貨物可以實時顯示在那個位置,處於什麼狀態,所有的監測數據都一目了然。”中車石家莊車輛有限公司昆明分公司技術部經理李子瀟在電腦上演示,一個清晰明瞭的數據顯示界面在記者眼前打開,“物流全程可視化可以幫助貨主、承運人及其他相關主體實時了解貨物運輸過程。我們還以多式聯運經營人為主體,推進單證一體化和物權化,建設了多方式組合、多要素集聚、多流合一、多源數據整合、多模態共生的多式聯運新生態。我們不僅是數據顯示平臺,還可以構建包括全箱型覆蓋、全球化網路、全程物流服務、全過程透明管控、全生態數字化運營在內的‘一單制’服務體系,貨主只需要一次委託、一口報價就可以一單到底、一票結算、全程保險。”
李子瀟告訴記者,該系統研發工作已經按計劃全面展開,部分系統研發工作已基本完成,預計8月底完成項目本期建設目標。屆時,通過整合多種運輸資源,提高資訊透明度,滿足不同品類貨物的運輸需求,中老鐵路國際多式聯運資訊服務平臺可有力提升中老鐵路多式聯運整體效率和服務水準,最終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供應鏈人員、運輸設備以及資訊化共用和相關管理系統會發展為統一協調的管理網路,從而實現供應鏈各個運營環節的全方位覆蓋——“萬物互聯”就在眼前。而在雲南這片紅土地上,各補鏈強鏈項目主體企業,也將憑藉在科技、資源、經驗、前瞻佈局等方面的優勢,持續引領行業快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