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聲聲,在距北京頤和園景區最近的北宮門地鐵站口,記者看到了非機動車專門停放區,鋪設自行車上下坡道,保障無障礙通行;通遊專線20路公交車,串聯起清華大學、北京大學、頤和園、圓明園“兩園兩校”;新開闢北宮門萬壽山後街臨時停車場,解決遊客停車難問題……
近年來,北京市交通委將景區納入全市交通綜合治理重點,聯合市文旅局等部門共同部署、綜合施策,持續優化重點區域交通環境。今年3月,北京市印發《2024年交通綜合治理行動計劃》和任務清單,將頤和園、天壇公園等28個景區納入交通綜合治理重點,上半年實現交通綜合治理“時間過半、進度過半”目標。
立秋過後,正午的北京仍然炎熱。一些結束了頤和園遊覽行程的遊客,正在地鐵北宮門站公交站候車,計劃乘車前往周邊的圓明園等景點。很快,通遊專線20路公交車緩緩駛進站臺,隨車安全員聲音洪亮地提醒道:“去圓明園和清華北大的請上車!”
該通遊專線的起終點均位於頤和園北宮門站,在節假日和週末的12時至18時環線運作,緩解了白天出遊高峰地面公共交通壓力。車內涼風習習,將炎熱和疲憊一掃而空,新上車的乘客基本都能找到座位。
開通通遊專線,是北京在開展景區周邊交通綜合治理的重要舉措,旨在通過優化交通供給,從原先的“車本治理”轉向“人本治理”、從單純“緩堵治堵”轉向“綜合施策”。
近年來,北京以保障景區客流高峰時段“便捷、順暢、舒適”出行為主要目標,按照“一景區一案”原則制定治理方案,優化完善景區周邊道路交通設施,加大熱門景區周邊公共交通運力投入,提前發佈道路擁堵預警,組織各景區加大遊客引導力度。
北京交通在天壇公園推動取締南門停車場,恢復“禦道”,開闢非機動車停車區和行人應急通道;旅遊旺季在香山地區採取單行交通管理,利用道路空間增加臨時停車資源,規範區域停車秩序;開通倣古鐺鐺車旅遊觀光1線等21條通遊專線,為遊客提供直達周邊景區的一站式出行選擇。
北京市交通委交通綜合治理處處長董路加表示,將加強軌道交通與其他交通方式的互補融合,引導形成“魚骨狀”交通結構,在“學醫景商”領域的交通治理中,計劃推出相關工作指南和技術導則,鼓勵一校一策、一院一策、一景區一策,集合社會力量共同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