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繁榮之路 開創未來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4-09-03 08:34:02

青藏高原上,蜿蜒著條條“神奇的天路”,讓想要親近這方凈土的人,順利抵達秘境;深藏于高山的珍品,也走入千家萬戶。便利的立體交通網,助力鄉村振興,為青藏高原經濟社會發展帶來繁榮生機。

快進慢遊 徜徉秘境

從109國道轉青海207省道環湖東路,當如藍寶石一樣的青海湖出現在眼前時,來自陜西西安的李先生一家“不想走了”。

行駛在環湖東路上,左側青海湖碧波盪漾,右側草原綿延不絕;彩虹色公路標線指引前進方向,將遊客引入此處最“出圈”的生態旅遊基地——同寶山露營基地。

這裡,星空房、太空艙、房車、帳篷等設施一應俱全,造型獨特,色彩豐富,與藍天白雲碧水相得益彰,孩童玩耍其間,仿佛童話世界。經過三年建設,“海北州交旅融合引領全域旅遊發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方案”所規劃的美好圖景,已成為現實。

“我們白天出去欣賞青海湖風光,夜幕降臨,就可以躺在星空房中仰望星空了,美得很!”周先生一家來自河北,對這裡的完善設施和優質服務連連稱讚。

除了住宿,露營基地也提供特色餐食,牦牛酸奶幾乎每桌必點。客房經理葉力毛將酸奶從冷藏櫃中取出,逐桌分發,供客人品嘗。“我們家給露營基地送酸奶,每月提供800杯左右,1杯酸奶4元,這樣1個月就能收入3000多元。”這位23歲的藏族姑娘在河南讀完大學後選擇回鄉就業,露營基地不僅為她提供了就業機會,也為她家的牦牛奶打開了銷路。“和我一樣在這裡工作的大學生有10位,家鄉旅遊業越來越好,大家都願意回來。”葉力毛説。

“旅遊旺季幾乎每天客滿。遊客最遠有來自黑龍江和海南的。沿著青藏公路,天南海北的遊客都能便捷地到達這裡。”同寶山露營基地副總經理劉輝翻看著近幾個月的營收報告,欣喜地告訴記者。

同寶山露營基地火熱“出圈”,得益於海北藏族自治州交旅融合發展。近年來,該州著力完善“快進慢遊”旅遊交通網路,“快進”體系建設有序推進:西察高速公路剛察至甘子河段、曼大高速公路大通至仙米段等高速公路陸續通車,總里程突破300公里;青藏鐵路西寧至格爾木段提質工程通車運作;祁連機場全面恢復運營,根據旅遊需求逐步增加班線。

同時,“慢遊”體系建設也不斷取得突破。2021年至2023年,全州落實農村公路項目共140項1053.9公里,門源縣寺兒溝村、祁連縣白楊溝村、海晏縣海東村等特色鄉村旅遊公路提檔升級。目前,海北州域內已基本形成以鐵路、高速公路、民航為骨架,普通國省幹線公路、景區道路等為補充的綜合交通網路。

“接下來,我們將進一步提高路網密度和通達深度,更好服務當地經濟發展。”海北藏族自治州交通運輸局局長趙長明説,相信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沿著發達路網遍覽海北大好風光。

牦牛酸奶 致富千家

在西藏那曲高寒草原,湖泊星羅棋佈,河流蜿蜒其間。從109國道轉305省道,隨後一條平坦的村道與那曲河相伴而行,把採訪團帶到了如世外桃源般的那曲市色尼區羅瑪鎮凱瑪村。

品嘗過牦牛酸奶後,多數遊客都會對其香醇可口的滋味唸唸不忘。小小一杯酸奶背後有鮮為人知的興業富民傳奇。在海拔4400多米的嘎爾德生態牧業産業示範基地,記者驚喜地見到了一座現代化奶廠。

晚上9時許,牧村祥和靜謐,從工廠的監控大螢幕上可以看到罐裝間和包裝間還有幾位員工在流水線上有序作業。第二天一早,附近50多個學校的學生就能喝到新鮮的酸奶。

“牦牛奶首先進入凈乳機去除雜質,再送入儲藏罐降溫,接著進入兩台不同的殺菌機,分別生成純牛奶和酸奶……包裝後,在發酵室發酵3.5小時,最後冷藏2小時,整個流程就完成了。”在實時監控螢幕前,該基地生産廠長石欣欣向記者介紹車間的運作流程。

基地以每公斤20元的價格向牧民收購牦牛奶,附近的牧民可以將奶直接送來。目前,基地已在那曲市設立15個收奶站,牧民只需將奶送到當地奶站,基地每日會派冷藏車集中運回總部加工,即使距離較遠,也無需擔心。“今天加工了4噸牦牛奶,最遠的來自200多公里外的勞麥鄉,車程約4小時。”石欣欣説,交通不僅加快了原料採集速度,更便利了銷售。以前公路坑坑洼洼,酸奶經過顛簸容易變成“豆腐腦”,現在公路平坦又寬闊。

基地現已開設12家銷售門店,其中拉薩市8家、那曲市2家、山南市1家、四川省成都市1家。除了實體店銷售外,基地也和當地的中小學達成合作,每日為學生提供酸奶。

“看,我們的酸奶配料表很簡單,只有牛乳、白砂糖和菌株,沒有任何添加劑。”基地董事長嘎桑加才是位90後返鄉大學生,對自家酸奶的品質極為自信。不含添加劑,意味著需要更快的物流速度。“以前産品運到拉薩需要6個多小時,那拉高速公路通車後,只要4小時。”嘎桑加才説,四通八達的交通助力基地將産品銷售到更多城市,他甚至還提前考察過航空物流。

目前,該基地共有135名員工,其中52名員工為大學生,為公司發展提供了新鮮“血液”。嘎桑加才表示,公司會持續吸納大學生就業,高素質員工有助於企業轉型升級,為傳統牧業探索現代化的發展新路。

返鄉大學生益西拉姆對現在的工作和生活都很滿意:“父母養了幾十頭牦牛,姐姐幫父母打理牧場。自己在基地有一份收入可觀的穩定工作,日子很幸福。”

目前,該基地已形成集養殖、乳製品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産業鏈條,業務覆蓋周邊13個鄉鎮,助力5000余戶牧民增收。通過為基地供奶,每戶牧民家庭平均年收益可達10萬元。下一步,該基地將繼續豐富産品種類,開發奶粉、凍幹酸奶等生産線。

冰川凈水 甘甜入心

背靠念青唐古拉山,毗鄰納木措湖,前有109國道青藏公路,後有青藏鐵路,西藏納木措實業有限公司地理位置優越。來自雪域高原的珍貴饋贈——冰川天然水,源源不斷從這裡輸送到全國各地。

冰川融水從海拔7100米的念青唐古拉山第二峰順岩壁而下,滲入花崗岩、火山岩等多種岩層,進入納木措湖的地下水系。通過岩層間的壓力作用,豐富的礦物質融入到冰川低氘水中。西藏納木措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楷介紹,該公司開發的“7100”“納措瓊母”“鑫納木措聖水”三大品牌飲用水已進入國內30多個城市市場,暢達的交通運輸網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以北京為例,10年前我們的物流成本約為1噸800元,運輸時間近半個月;現在1噸運輸成本不到700元,時間僅需7天左右。”張楷説。

“以前公路狀況不好,我們從當雄跑到拉薩需要五六個小時。現在那拉高速公路通了,只要2.5小時就能到達目的地。”該公司貨車司機格桑平措也深有感觸,路好了,不僅工作更加高效,自己也有更多時間與家人團聚。

“企業為我和鄉親們提供了創造美好生活的機遇。”該公司辦公室副主任次巴説,當雄縣産業發展迅速,大學生紛紛返鄉就業,為建設家鄉貢獻力量。西藏大學畢業的她專業是英漢翻譯,謀劃著將來能把家鄉産品推廣至更遠的地方。

一排排透明玻璃長廊環繞各個車間,這是一家智慧化飲用水加工廠,從原料處理到産品裝運全流程潔凈、無菌。記者看到其中1個車間內,流水線自動進行吹瓶、罐裝、旋蓋作業,1小時可完成7200瓶飲用水加工。

10餘年來,該公司因路而興,並將銷售利潤轉化為分紅,助力112戶低收入群眾實現脫貧增收,每人平均月收入增長1000多元。

公鐵聯運 四通八達

位於拉薩市堆龍德慶區乃瓊街道色瑪村的青藏鐵路拉薩西站貨場,是西藏境內集倉儲、裝卸、運輸及物流配送于一體的最大鐵路貨場,採訪團抵達時是週六9時許,辦事大廳內靜悄悄,只看見一兩個人在窗口辦理業務。

“現在都直接在手機App上下單,公鐵聯運‘一票制’,很少需要跑現場來辦業務。”青藏鐵路物流中心拉薩鐵路物流營業部副經理秦進元告訴記者,自2018年實施鐵路票據電子化以來,客戶可以通過95306平臺辦理髮貨、取貨業務,且隨時可查詢運輸狀態、到達時間,變“面對面”為“鍵對鍵”。目前,拉薩西站貨場為26家生産企業提供物流服務和“門到站”“站到門”接取送達業務。

與安靜的辦事大廳形成強烈反差的是熱火朝天的貨場。用地面積67萬平方米的貨場,門式起重機、裝載機、抓料機有序運作。貨1、2、5、6、7線,辦理整車運輸貨物業務;貨3線,辦理集裝箱貨物業務;貨4線,辦理大件、笨重貨物業務;貨8、9線,辦理散堆裝貨物業務。進出藏物資品類涵蓋化工、建材、石油、汽車、副食、百貨、鋼材等,貨物運輸量逐年增加,從2006年的32.9萬噸增加到2023年的571.3萬噸。

“今天我們有800噸礦泉水在此轉机,包括3個集裝箱、8輛整車。從廠家倉庫用汽車拉來,通過火車運輸,然後再換汽車,最遠運到東北,大約9天時間。”中鐵快運青藏分公司拉薩西營業部經理張亞存介紹,2015年中鐵快運承接了“西藏好水”鐵路物流總包業務,通過公鐵聯運方式,實現“西藏好水”銷往全國。2023年,礦泉水承運量達14萬噸以上。公司成立自有運輸車隊,與公路運輸企業合作,提供“門到門”服務,解決“最後一公里”配送問題。

2006年,青藏鐵路剛開通,成都景豪物流有限公司拉薩公司負責人楊順就瞄準了公鐵聯運業務。憑藉交通便利、公轉鐵、油改氣等利好,目前公司綜合運輸成本降低了一半。從青藏鐵路卸下來的貨,他們用汽車最遠運到約2000公里以外的阿裏地區。“西藏偏遠地區的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買手機,不少是借助了我們這類公司的公鐵聯運服務。”楊順説。

今天的西藏,公路高等級化,鐵路網路化,民航互聯化。依託“彩虹”“金橋”,新西藏前程似錦。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