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想啊,真是無比自豪。就拿交通來説,現在我國汽車産銷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是最好的,高速公路里程是最長的,高鐵走出去了,城市軌道交通也走出去了,輪船也走出去了,大飛機我們也造出來了,造船業的‘三大明珠’都造出來了……”今年年初,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江蘇代表團審議時,細數我國交通運輸發展成就。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慰問港口科技工作者、指示“四好農村路”建設、致信祝賀深中通道通車……親切關懷、殷殷囑託鼓舞交通人心、堅定行業信心。全國交通運輸行業錨定交通強國戰略目標、對表“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面深化改革釋放新活力、堅持自主創新激發新動能、持續深化對外開放拓展新空間,埋頭苦幹、擔當奉獻,迎難而上、積極作為,取得一系列新成就、實現一系列新突破。
交通固定資産投資保持高位運作,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紮實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深入實施,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深入開展,無人機、無人船、無人車等新質生産力成為發展“新勢力”……交通運輸高品質發展有力支撐構建新發展格局,一個高效流動的中國,經濟展現出新活力,社會展現出新氣象。
綜合立體交通網日益完善
暢行!4月29日,長江幹線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通過竣工驗收,一條暢行鄂贛皖、通達蘇浙滬的“水上高速路”全面建成。
通車!6月30日,歷時7年建設的超大型交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深圳到中山的車程從2小時縮短至30分鐘。
突破!9月14日,福建龍岩至廣東龍川高鐵廣東梅州西至龍川西段開通運營,我國鐵路營業里程突破16萬公里。
城鄉協同,區域協同,構建一個全國統一大市場,把各種資源要素凝聚成支撐國內國際雙迴圈的發展要素,以暢通高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為基礎支撐,構建起穩定高效的流通體系,交通運輸行業重任在肩。
著重聯網、補網、強鏈,著力補短板、重銜接、優網路、提效能,今年以來,交通運輸行業積極協同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持續完善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快遞等基礎設施網路,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綜合立體交通網功能日益完善,綜合運輸服務能力穩步提升。
“路線圖”變“施工圖”,“6軸7廊8通道”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加快推進,主骨架基本成形,已覆蓋全國超80%的縣,服務全國90%左右的經濟和人口。
“37個樞紐城市直接服務150余個國家級産業園區和70余個國家級産業集群。”11月12日召開的綜合交通樞紐建設現場會通報推進成效、釋放積極信號。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週年。11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發佈了《新時代的中國農村公路發展》白皮書——截至2023年年底,農村公路總里程增長到460萬公里。條條大道連接中國萬里河山,阡陌交通托起百姓致富夢想,中國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農村公路發展道路,也為全球減貧事業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交通運輸行業加快完善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加快建設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集群,積極探索創新投融資機制,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
南北互動、東西交融,內外聯通、通江達海,一張現代化高品質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的宏偉藍圖正在中華大地徐徐繪就。
科技創新塑造新動能新優勢
12月11日,波光粼粼的黃茅海海域,全長約31公里、呈“C”字形的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式通車運營,5座纖腰獨柱異形索塔剛柔並濟,猶如“小蠻腰”矗立海面。歷時4年多建設的黃茅海跨海通道形成了七大技術創新,在環珠江口“A”字形交通網路中完成了“關鍵一橫”。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創新是其中一個關鍵變數。以科技創新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是大勢所趨,也是高品質發展的迫切要求。交通運輸行業積極擁抱新技術、新模式,大力發展新質生産力,大國工程引領一系列技術創新突破,交通新業態塑造一系列活力發展場景。
通江達海、向海圖強的“世紀工程”——廣西平陸運河建設正酣,建設者手中的“施工圖”正在轉化為“實景畫”。目前,已有20多項重大科技攻關,100多項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賦能平陸運河建設,“世紀工程”雄姿初現。
今年8月,歷時4年建設的銀川至昆明高速公路寧夏境內太陽山開發區至彭陽段(寧甘界)建成通車。至此,銀昆高速公路全線貫通。作為寧夏單體投資規模最大的公路建設項目,銀昆高速公路太彭段穿越濕陷性黃土等地質複雜地區,建設過程中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不斷應用。
科技創新賦能破局,一個個公路重大項目加快實施。世界在建最大跨度懸索橋——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橋北主塔橫樑合龍,進入施工新階段;烏尉高速公路項目進入通車衝刺階段,計劃于2025年全線建成通車。
隨著AI技術浪潮撲面而來,無人車、無人船,再到無人機,我國智慧載運技術多元突破、異軍突起。從地上到天上,傳統物流配送模式得以重構,新型交通應用場景充滿無限想像,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向天空要生産力。
上海以高效聯動破題,楊浦、金山兩區簽署合作協議,共同促進低空經濟發展,今年10月,全市首條跨越高架無人機航線在楊浦區正式開通。11月,湖北省武漢市首批18條低空商業試點航線正式獲批,其中包含2條無人機物流航線。12月1日,浙江省舟山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了無人機全流程夜航海島物流配送,展示了探索高效、低成本海島物流解決方案的決心和實力。
科技加持之下,場景底座不斷升級,人民群眾對於交通出行的評價標準也正由“有沒有”向“好不好”嬗變。共用單車、定制巴士、無人駕駛等新業態、新技術蓬勃發展,個性化出行選擇更自由;移動購票、無紙化乘車、掃碼進站等便民服務措施不斷推陳出新,便捷化出行服務更貼心。
交出民生實事高分答卷
“太好了,以後再也不用趕回老家船檢了。”11月25日,長三角船檢一體化(湖州)工作站在京杭運河和東宗線交匯處的湖州練市水上服務區正式啟用,“皖金錨1588號”船主顧茂安途經服務區得知現場就能辦理船舶檢驗,滿是欣喜。
作為2024年交通運輸部更貼近民生實事項目之一,今年10月1日起,全國實行船舶通檢互認,船齡10年以內的國內海船、船齡12年以內的內河船的特定船型,可就近申請年度檢驗和特定類型的臨時檢驗,持續增強廣大船東的獲得感。
治國有常,利民為本。今年以來,各地交通運輸部門緊扣群眾最關心的切身利益,全力推進更貼近民生實事落地落實。
近日,在雲南省內高速公路的一處休息區,貨車司機鄭洪欣停穩了車,趁著休息的時間拿出手機,打開了“平安守望”微信小程式。“快到年底了,又到了從業資格年審的時候,趁著休息,趕緊完成年審流程。”鄭師傅一邊喝水,一邊操作著手機,不一會兒便完成了貨車司機從業資格證年審。
今年9月上線的“平安守望”微信小程式,依託全國重點營運車輛聯網聯控系統、全國道路運政資訊管理系統等數據資源,不僅可對貨車行程進行實時分享,讓司機的家人吃下一顆“定心丸”,而且能為企業車輛安全運營提供技術支撐。
數據顯示,正式上線不到一個月,“平安守望”微信小程式中已有司機角色用戶超13.5萬名,累計綁定車輛超8.3萬輛,讓貨車司機更省心、讓家人更安心。
今年以來,鐵路、民航領域相繼推行電子發票,為旅客帶來更加便捷的出行體驗。11月1日至12月7日,旅客累計通過鐵路12306網站和客戶端開具電子發票超過1000萬張。
今年“雙11”快遞旺季,新疆消費者體驗到包郵的購物樂趣。郵政快遞行業不斷增強新疆、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寄遞服務供給,推動快遞業務量快速增長。今年前11個月,郵政行業寄遞業務量累計完成1742.8億件,同比增長19.1%。
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目前,全國二級以上汽車客運站電子客票覆蓋率超過99%,已有30多個地鐵車站實現城市軌道交通與鐵路安檢流程優化,民航航班正常率保持在80%以上;打造4500余條敬老愛老城市公共汽電車線路,推廣低地板及低入口城市公交車超過12萬輛,180余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通95128電話約車服務,主要網約車平臺在300余個城市上線“一鍵叫車”服務,累計為1700萬名老年人提供服務超過1.8億單。
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交通運輸行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交出民生實事高分答卷。
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成色更足
一人,一車,一路風光。騎行在安徽省廣德市境內的“竹鄉畫廊”風景道,處處可以感受到花草樹木的生機與活力。
抓住入選皖南交旅融合發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的契機,廣德以“竹鄉畫廊”建設為媒,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實現“建一條路、串一路景、興一方産業、富一域百姓”。
開展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是交通運輸行業一場廣泛而又深刻的探索創新。
交通運輸部先後組織開展了618項交通強國建設試點任務,涉及112家組織單位以及800余家實施單位,充分調動行業內外參與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積極性。
今年,交通運輸部加強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作的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聚焦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突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關鍵環節,聚焦重點、打通堵點、解決難點、打造亮點,謀劃實施一批有深度、高品質的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推動形成一批可複製、可推廣、可借鑒的典型經驗。
中央有部署、地方有行動、行業有幹勁、社會有共識、人民群眾有獲得感……試點工作進入了全面攻堅、收穫成果、示範推廣的新階段!
重技術——河北搭建感知、控制、協同、管理、服務五星架構,形成車路雲網一體化智慧高速公路雄安方案,建成投運河北雄安新區“四縱三橫”高速公路網京雄、榮烏新線、京德3條235公里智慧高速公路。
強設施——江蘇加快打造更具特色的“水運江蘇”,蘇南運河無錫段航道“三改二”工程開工,力爭到2025年累計建成通港達園專支線航道10條左右,加快推進2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智慧化改造。
先行先試、以點帶面、突破示範,交通運輸發展“三個轉變”正在加快落實,“四個一流”的生動實踐在全國各地落地生根。
體系全——中國中車集團瞄準市場需求,推動産業升級,構建起從生産製造到服務維保的全壽命週期服務、具備完全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動車組全産品譜係、最高時速350公里的全速等級“三全”體系。
服務好——今年以來,上海不斷推進航空貨運樞紐建設,完善航空物流體系,推進綠色機場建設,提高上海國際航空樞紐服務品質,浦東、虹橋兩大國際機場單日航班量和客流量均創歷史新高。
突破快——全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為經濟發展全面助力。正在組織開展的交通強國郵政專項試點,將在郵政快遞業標準化、智慧化、綠色化方面先行先試,打造更多創新高地。
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大地。試點工作成效已逐步顯現,但還需要在深挖增效上下功夫,力爭突破一點、帶動一面,讓試點“試”得成色更足,為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探索積累更多典型經驗。
可持續交通“朋友圈”持續擴大
今年全球交通交流合作成果豐碩,其中的兩項高規格務實合作令人矚目,引發全球高光時刻——當地時間7月3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哈薩克總統托卡耶夫在阿斯塔納總統府以視頻方式共同出席中歐跨裏海直達快運開通儀式;4個月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同秘魯總統博魯阿爾特以視頻方式共同出席秘魯錢凱港開港儀式。
前者標誌著中歐之間除航運、海運、鐵路外的“第四物流通道”正式貫通;後者見證了一條新時代亞拉陸海新通道的誕生,標誌著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打開新空間。
這是交通運輸深化對外開放合作,服務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縮影。
從搖櫓揚鞭到馬達轟鳴,從穿洋過海到遨遊太空……交通始終是經濟的脈絡和文明的紐帶。
北起中國昆明,南至寮國萬象,全程1035公里的中老鐵路迎來開通運營三週年,累計發送旅客超4300萬人次、運輸貨物4830萬噸。
廣東深圳至墨西哥城直飛客運航線正式開通,全長超過1.4萬公里,是目前中國民航距離最長的直飛國際客運航線。
展方寸郵票,傳亞洲文明。中國2024亞洲國際集郵展覽規模大、種類多,競賽性展品規模達1600余框,數量再創新高。
今年以來,我國交通運輸國際合作成果豐碩,“一帶一路”交通互聯互通持續深化,中吉烏鐵路等一批重大國際合作基礎設施項目順利推進,中俄北極航道合作分委會成立,與多國簽署國際道路運輸和航空運輸協定,積極參與交通國際組織事務,連續第18次當選國際海事組織A類理事國,為全球交通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9月25日,以“可持續交通:物流聯通世界”為主題的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2024)在北京開幕,全球各界交通人士齊聚北京,共商可持續交通發展大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包容、韌性的可持續交通體系,是支撐服務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美好願景的重要舉措。
牢記囑託,中國交通始終堅持與世界相交、與時代相通,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加快補齊欠發達地區交通短板,強化交通基礎設施、運輸裝備、運輸組織等領域技術創新,充分發揮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平臺作用,積極促進各國交流互鑒、共同發展,深度參與交通領域國際規則和標準制定,持續擴大可持續交通“朋友圈”。
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中國交通將秉持共商共建共用原則,攜手各國走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人間正道,讓可持續交通發展成果更好造福世界各國人民,共同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即將到來的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規劃謀劃之年。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明年的經濟工作和經濟政策定調。
全面對標對表、強化擔當作為,2025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召開在即,明年交通運輸發展形勢如何,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是什麼,重點工作聚焦哪些方面,都將成為關注焦點。
往昔已展千重錦,明朝更進百尺竿。全體交通人將牢記重大使命、砥礪開拓前行,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幹,繼續書寫高品質發展新篇章,奮力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努力當好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