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交通要聞

低空經濟加速騰飛

來源:中國交通新聞網    2025-03-06 08:10:34

若要問2025年經濟領域中最熱門的詞彙,“低空經濟”一定會排在前列。在延續2024年熱烈起步的勢頭之上,今年僅僅過去兩個月,低空經濟已然成為發展的熱門賽道,上至國家層面、下至地方政府,大至航空法修訂、小至産業園開工,低空經濟領域正在顯出加速騰飛的強勁勢頭。

政策引領 擘畫藍圖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低空經濟繼續迎來重大利好。民用航空法修訂草案提交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其中規定保障低空經濟發展對空域利用的合理需求,明確劃分空域應當兼顧低空經濟發展需要。業界認為,此舉意味著低空經濟空域需求將獲國家層面立法保障,讓市場主體吃下“定心丸”。2025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明確“開展新技術新産品新場景大規模應用示範行動,推動商業航太、低空經濟等新興産業安全健康發展”,再次為低空經濟護航、加油。

地方立法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1月10日,江蘇省蘇州市召開低空經濟立法推介會,為本地低空經濟發展提供法律支撐。2月24日起,浙江紹興市交通運輸局就《紹興市低空飛行服務保障辦法(試行)》(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內容包括六大方面共34條。2月28日起,《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條例》正式施行,強調全鏈條覆蓋,統籌土地、資金等要素,促進地區低空經濟的協同發展。

在法律法規護航之下,多地把對低空經濟發展的支援落實到更具體的實施措施和方案上來。目前,《海南省支援通用航空和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的若干措施》已在公開徵求意見,擬出臺18條舉措,涵蓋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人才培養等多個方面,全力推動低空經濟發展;浙江嘉興平湖印發實施方案,聚力打造浙江省低空經濟應用先飛區、臨滬低空一體化合作示範區、長三角低空智造産業集聚區三個標誌性成果;遼寧朝陽市日前印發的《朝陽市低空經濟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構建“2+4+5+N”低空經濟體系,將建成3個通用機場和70個各類起降場地/起降點。

立法先行,低空經濟正在從“政策試點”邁向“法治化深耕”新階段。

點評:低空經濟仍處於探索發展階段,在各地政策實施過程中,還應建立有效的政策評估和調整機制,根據市場變化和産業發展實際情況及時優化調整。

前瞻佈局 搶佔先機

在國家政策推動和巨大市場潛力的吸引下,很多城市紛紛前瞻性佈局,搶抓低空經濟先機。

重慶市設立6個低空經濟先行試驗區,結合自身産業基礎實行差異化發展。2月20日,重慶市永川區大安通航機場試驗基地正式投用,開啟國內首次低空空域實時靈活轉換與低空安全核心技術驗證試驗。

四川綿陽憑藉深厚的科技創新底蘊,正在致力於成為西部地區“低空之城”。3月2日,中國(綿陽)科技城低空經濟研究院正式成立,並率先啟動“全國低空交通一張網”試點,一批優勢項目有望在綿陽落地集聚。

在3月1日舉行的貴陽貴安低空經濟産業發佈會暨首飛儀式上,貴安新區發佈了低空産業政策和金融産品、低空經濟應用場景,19家企業分別舉行了項目簽約儀。

以低空經濟産業園區為依託,多個城市找到了2025年的産業突圍新抓手。2月27日,成都市溫江區的成都低空經濟應用技術産業園項目開工建設。該項目致力於打造綜合服務平臺,開展低空物流、飛行汽車、氣象安全等前沿技術研究。近日揭牌的濟寧(鄒城)低空經濟産業園,項目總投資達10.3億元。園區將打造包含硬體製造、需求對接、數據採集分析、培訓體系于一體的低空經濟産業鏈。

先行城市産業集聚效應日益顯著。在2025年北京延慶區投資促進大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已有111家低空技術企業入駐中關村延慶園,低空産業生態初步形成。目前延慶區已在城市綜合治理、生態環保、文物保護、文旅體驗、物流配送、農林植保等六大類低空技術應用場景開展20余項業務。

據中國民航局預測,2025年,我國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到1.5萬億元,2035年有望達到3.5萬億元。今年以來,大量資本入局低空經濟領域,低空經濟産業發展公司不斷註冊成立,僅2月下旬的新聞就令人應接不暇——

2月20日,湖北高路低空經濟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該公司由湖北交投智慧檢測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交投高速公路運營集團等五家國企共同持股,隨後發佈“湖北交投路網低空智慧管控一體化平臺”。

2月24日,義烏市低空經濟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由義烏市交通旅遊産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全資持股,經營範圍含民用機場運營、通用航空服務、飛行訓練、旅遊業務等。

2月26日,由四川省交通運輸集團&&,四川省低空經濟産業發展有限公司成立,成為四川省首個由省屬國有企業、地方政府平臺公司和上市企業共同成立的低空經濟運營服務企業,將主要開展無人機公共服務和運輸服務。

在低空經濟這片資本的新熱土上,必將上演更多精彩。

點評:各類資本紛紛入局低空經濟,反映出市場對這一新興領域的強烈信心,將加速技術創新和場景落地。不過,資本涌入也帶來了同質化競爭和資源分散的風險,還需加強政策引導和産業協同。

場景落地 技術創新

在政策的有力引領下,低空經濟的技術創新與應用場景落地成為發展的關鍵。開年以來,低空出行和低空貨運物流領域頻頻傳來好消息。

2月20日,江蘇南通海門至上海浦東雙向低空載客常態化航線正式開通。這條約123公里的航線,乘坐直升機僅需40分鐘左右,相比原本2小時的地面行程大幅縮短,乘客還能在空中欣賞長江口兩岸的城市美景。目前,該航線早、晚高峰各一班,定價約700元。海門區發改委透露,未來還將推動更多低空應用場景落地。

2月27日,北方海島低空物流常態化運營首飛活動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兩架載物無人機從積米崖港和靈山島對向起飛,10分鐘後順利降落,標誌著海島低空物流邁向商業化規模運營。當日,青島雲世紀資訊科技有限公司與8家物流公司簽約,共建航線,用於運輸應急物資、重要文件、鮮活海鮮等。

3月1日,上海浦東新區低空交通運輸體系建設啟動儀式舉行,三架直升機分別成功試飛了江蘇省蘇州市、南通市至上海市浦東新區的城際空中航線。據悉,浦東新區將通過低空交通運輸體系的構建,進一步打造城際之間以及重要商務區、主要交通樞紐、産業園區之間的“低空交通走廊”,實現低空經濟發展與城市發展深度融合。

3月2日,新疆烏魯木齊開展首次低空醫療物資運輸。醫療物資通過無人機從自治區人民醫院蘇州路分院運送至總院,全程直線距離8公里,飛行時間僅10分鐘。這是烏魯木齊市首次實現合法合規的無人機低空飛行與醫療運輸結合,為烏魯木齊低空運輸網路建設輸出標準化解決方案。

不斷創新突破的技術和裝備,為低空經濟發展奠定基礎。近日,長春市與中科紫東太初聯合打造的國內首個低空行業大模型“紫東長空”正式亮相。該模型將人工智慧大模型技術應用於低空經濟領域,融合“紫東太初3.0”多模態大模型優勢,並針對國産化算力平臺優化,具備更專業、智慧、精細的服務能力。

日前,我國自主研製的電動型載人飛艇AS700D在湖北完成首次科研飛行試驗,全面檢驗了飛艇的操控和動力特性。AS700D是全電動力飛艇,最大設計飛行時速80千米,最大飛行高度3100米,最大載客量10人(含駕駛員)。該飛艇投入運營後,可廣泛應用於低空旅遊、廣告、安保、勘探、救援等場景。

千米之下,正在開啟無限可能。

點評:低空經濟發展勢頭可喜,但目前階段仍面臨技術不成熟、商業場景不足、發展同質化以及産業鏈不完善等問題,亟待涌現規模級的發展案例。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