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小時6分鐘,這是乘坐高鐵從上海到四川成都所需的最短時間。貫穿我國東西的沿江大通道——滬渝蓉沿江高鐵建成通車後,這個數字有望縮短到6.7小時,成渝與長三角的“跨江聯動”將會更加緊密。
“打工人專列”京滬高鐵高峰時段發車密度堪比地鐵,但出行高峰仍“一票難求”,其輔助通道剩餘未通段正提速推進,全線貫通後將有效分擔京滬高鐵客運壓力,40多個站點鋪枝散葉,圓更多縣城居民的高鐵夢。
4年多來,“十四五”規劃綱要部署的102項重大工程中,高鐵項目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滬渝蓉沿江高鐵、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天津至新沂段、北京至雄安至商丘高鐵等施工如火如荼,包頭至銀川高鐵即將全線開通運營。
我國高鐵營業里程已經從2020年年底的3.8萬公里增長到2024年年底的4.8萬公里,約4.5萬公里的“八縱八橫”高鐵網建成投産81.5%,全國19個主要城市群全部實現高鐵連通。密織的高鐵網不僅在速度和技術層面不斷刷新世界紀錄,更成為億萬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支撐。
“鋼鐵動脈”牽引城市群加速融合
巴山蜀水間,成渝中線高鐵通信、信號、電力和電力牽引供電“四電”工程已經啟動,計劃2027年11月底開通,屆時將以時速400公里運營,成渝雙城之間提速至50分鐘通達。
由成渝中線高鐵沿長江向東,總長約2100公里的滬渝蓉沿江高鐵正有序推進。去年年底,宜昌至涪陵段開工建設,標誌著這一大通道全線動工。而最早開建的武漢至宜昌段已開啟運作試驗,通車後,武漢至宜昌的車程將從2小時壓縮至1小時左右。整條通道預計2030年建成通車,屆時將串聯起長三角城市群、長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服務沿江地區近七成的人口,帶動沿江地區八成以上地區的經濟發展。
從成渝出發的“鋼鐵動脈”還在穿山越嶺。全長739公里的西渝高鐵橫跨重慶、四川、陜西三地,串聯關中平原、秦巴山區、川東丘陵與成渝城市群。目前,西安至安康段全線20座隧道貫通、安康至重慶段建設進度已過半。全線通車後,西安至重慶列車最快運作時間有望從現在的6小時縮短至2.5小時左右,西安的科技資源、重慶的産業優勢、成都的市場活力將通過高鐵網路高效連接。
今年6月27日,重慶至廈門高速鐵路的西起點重慶東至黔江段開通運營。至此,全線貫通只剩最後一塊拼圖——長沙至贛州高鐵。目前,長贛高鐵已取得施工圖設計批復,有望年內開工建設。約1600公里的渝廈通道全線貫通後,西接成渝經濟圈、中過長株潭城市群、東至海西經濟區,重慶至廈門“朝發夕至”指日可待。
京滬高鐵、京廣客運專線兩大幹線之間,全長552公里的京雄商高鐵雄安至商丘段建設進度不斷刷新,預計2026年9月通車,將連接起京津冀、山東半島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聊城的精密軸承可以更快抵達雄安的智慧工廠,衡水的特色農産品能更便捷進入鄭州的消費市場。
西北地區,首條連接兩個少數民族自治區的高鐵線路——內蒙古包頭至寧夏銀川高鐵有望年內開通運營,屆時由京包客運專線、包銀高速鐵路、銀蘭高速鐵路組成的京蘭通道將全線貫通,包頭到銀川的列車最快運作時間將由目前6小時縮短至2小時,成為內蒙古西部、寧夏等地進京的最快通道。
高鐵大動脈不僅重塑了時空格局,更是服務經濟迴圈、促進區域協調、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核心支撐。“十四五”以來,一批高鐵項目建成通車,牽引城市群都市圈加速融合。
目前,京津冀核心區已形成“1小時通勤圈”和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長三角地區每天開行動車組2400列,實現公交化運營;超過3000公里的高鐵,讓粵港澳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從願景變為現實;成渝雙城間高鐵每天服務超百萬人次往來,每9分鐘就有一趟列車發出。
更多中小城市加入高鐵“朋友圈”
紙上藍圖變成陸上通途。不斷延伸的高鐵網路打破了更多中小城市與中心城市、周邊區域的資源流動壁壘,顯著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和流動速度。
2021年2月8日,江蘇徐州至連雲港高速鐵路開通運營,標誌著我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最長橫向通道——連雲港至烏魯木齊高速鐵路全線貫通。4年多來,連徐高鐵年客流量從開通首年的600余萬人次一路飆升至1200余萬人次,實現遊客“上車地鍋雞、下車小海鮮”,沿線地區特色産業更是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
長江首城宜賓,成貴高鐵、成宜高鐵、渝昆高鐵3條動脈交會於此,造就了宜賓市高鐵南片區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在這裡,由清華大學核心技術團隊發起成立的智慧網聯汽車宜賓創新中心於去年投入運營,已研發了3款無人駕駛車型;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兒童醫院宜賓醫院于2024年7月開工,預計今年年底建成投用。
開通近2年來,福廈高鐵為福建沿海區域經濟一體化插上騰飛的翅膀。來自福州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創始人蘇明宇,乘高鐵前往廈門參加創新創業活動和人才招聘會,招募來自廈門的優秀技術骨幹。提線木偶戲傳承人沈蘇革帶著他的木偶戲團隊乘坐高鐵,到廈門參加文化交流活動,向更多人展示泉州非遺。
在廣西玉林北站周邊,一座現代化高鐵新城正在崛起,電子資訊、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已構成産業園區雛形。未來,這裡將成為玉林城市發展的新引擎。南珠高鐵南玉段開通運營半年內,玉林市引進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投資項目37個,總投資額超200億元。
全國有超1/3的省份實現了市市通高鐵,高鐵網對50萬以上人口城市的覆蓋率已經達到了97%,未來將有更多中小城市加入高鐵“朋友圈”。
雄商高鐵途經3省9市25縣(區),投入運營後將填補河北中南部與魯西、豫東地區的高鐵空白,推動沿線3800萬人口邁入“高鐵經濟圈” 。
京滬高鐵輔助通道山東段劃出一道弧線,建成後將把諸城、蘭陵、莒縣、沂水等百萬級別的人口大縣(市)納入高鐵網路,填補高鐵空白區。
“八縱八橫”高鐵主框架基本成形,全部建成後將基本連接省會城市和其他50萬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形成以特大城市為中心覆蓋全國、以省會城市為支點覆蓋周邊的高速鐵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