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發在杭州,生産在仙居,市場在上海。高鐵讓産品從工廠到上海市場最快僅需2個多小時。”浙江普可醫療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偉的感受,是無數市場微觀主體的真實寫照。
近年來,作為浙江交通建設發展的主力軍,浙江交通集團全力推進長三角交通運輸更高品質一體化發展。隨著湖杭、杭溫、滬蘇湖、杭紹臺等一條條高鐵巨龍相繼騰躍,“軌道上的長三角”正從藍圖變為現實——“1小時交通圈”讓時空重構,激活“同城效應”,區域發展煥然一新。
如今,浙江已擁有13個出省通道,輻射5個省市。一張以杭州為中心,覆蓋長三角與省內主要城市的“1—2小時高鐵交通圈”已清晰呈現。
其中,最具里程碑意義的,莫過於浙江陸域“1小時交通圈”的圓滿合圍。杭溫高鐵的通車,實現了從省會杭州到省域最南端溫州的快速直達,1小時左右即可跨越山海。
這條縱貫浙江南北的350公里時速大動脈,與湖杭、滬蘇湖等多條高鐵協同聯動,共同構築起滬昆通道的重要輔助廊道。最直接的體現是,長三角最南翼的溫州至上海的時空距離,被壓縮至約2.5小時。
而滬蘇湖高鐵,更在湖州與湖杭、寧杭、商合杭高鐵無縫握手,形成了一個貫通滬、蘇、浙、皖的“十”字形高鐵樞紐。上海虹橋至浙北湖州,55分鐘即可抵達。
軌道延伸的,不僅是物理距離,更是經濟與生活的無限可能。2024年,長三角高鐵線網密度已達全國平均水準的4.3倍,日均客流量超200萬人次。發達的鐵路網,讓“雙城記”“多城記”成為常態,擴大了企業的“人才圈”和“朋友圈”,使得在中小城市設立生産基地或分支機構,同時共用中心城市高端人才和技術資源成為可能。
與此同時,一批標桿工程向世界發出了浙江交通的“金名片”。
2024年8月,杭州西站樞紐工程榮獲被譽為“全球工程界奧斯卡”的布魯內爾獎。作為全國首座採用“站場拉開、中部進站”模式的鐵路站房,它不僅節約用地,更開創了“站城融合”的新範式。作為“軌道上的長三角”關鍵節點,杭州西站單日到發客流峰值曾達17.5萬人次。從這裡出發,1小時至上海,4.5小時到北京,6.5小時抵香港。
目光轉向海上,世界在建最長、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跨海大橋——通蘇嘉甬高鐵杭州灣跨海鐵路橋,建設進度已過半。這座全長29.2公里的超級工程,是當之無愧的控制性樞紐與關鍵咽喉。
作為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通蘇嘉甬高鐵總投資超千億元,是浙江交通強省建設的標誌性項目,預計“十五五”期間建成通車,屆時將實現杭州灣兩岸1小時直達,構建起寧波至上海、蘇州“1小時交通圈”,在更深層次上推動區域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