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運價指數 > 珠江水運經濟運作分析

2018年一季度珠江水運經濟運作及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情況

來源:珠江航務管理局    2018-05-02 13:51:00

  2018年一季度,珠江水運和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全行業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品質發展要求,全力推進各項工作,珠江水運經濟運作和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呈現開局平穩、持續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珠江水運經濟運作情況分析

  (一)客貨運輸量運作態勢及特點。

  今年以來,珠江水運發展延續向好,客貨運輸量穩步提升。一季度完成貨運量、貨物週轉量分別為20310萬噸、481.4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6.2%、5.9%;客運量和旅客週轉量分別為652.1萬人、28621萬人公里,同比分別增長2.8%、2.9%。具體各月數據變化詳見表1。

  注:相關數據參照每月珠江水運經濟運作情況報告

  從表中數據分析,珠江內河貨物運輸一季度開局良好,貨運量和貨物週轉量在較大基數的基礎上,實現了5%以上的增速;客運量和旅客週轉量增速呈現“前高後低”態勢。主要特點如下:

  1.水路貨運量較快增長。一季度,我國經濟形勢整體向好,工業生産增速加快,大宗散貨運輸需求持續旺盛,煤炭、礦建材料、水泥(含熟料)運量同比分別增長8.6%、7.3%、6.5%,這是內河貨運量、貨運週轉量增速較快的主要原因。

  2.水路客運量小幅增長。一季度,珠江內河客運弱勢運作,但結構不斷優化,普通客運繼續減少,旅遊客運持續增長,客運量和旅客週轉量微弱增長。同時,城市間水上客運穩定增長,中山至深圳的城際“水上巴士”一季度共通航798班次,運載旅客27584人次。

  (二)港口運作態勢及特點。

  今年一季度,珠江水系內河港口延續穩定運作態勢,規模以上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外貿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分別為13352萬噸、2032.4萬噸、291.4萬TEU,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5.5%、4.2%和4.4%。具體各月數據變化詳見表2。

  注:相關數據參照每月珠江水運經濟運作情況報告

  1.貨物吞吐量延續較快增長。一季度,在國家經濟基礎面向好,內需回升、外貿增長等有利背景下,珠江水系內河港口貨物吞吐量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有所下滑,主要是受春節滯後因素的影響,加上今年3月份的工作日比上年同期少1天,造成3月港口貨物吞吐量有所波動,增速由1月的6.5%下降到3月的4.5%。

  2.外貿吞吐量保持穩步增長。一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67516億元,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35389億元,增長7.4%;進口32127億元,增長11.7%。受益於進出口貿易持續快速增長,珠江水系規模以上港口外貿吞吐量實現了4.2%的較好增幅。

  3.集裝箱吞吐量持續增長。一季度,珠江水系港口以粵港澳大灣區為戰略中心,優化內貿集裝箱航線,延伸加密外貿班輪航線佈局,僅廣州港一季度就新增外貿班輪航線4條,推動了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持續增長,增速達4.4%。

  (三)長洲樞紐船閘運作分析。

  今年一季度,西江航運幹線長洲樞紐船閘運作情況良好,船舶過閘順暢有序,過閘船舶艘數和貨物通過量高速增長,過閘貨種仍以建築用料、煤炭和糧食作物為主。

  1.船閘運作情況良好。一季度,長洲樞紐船閘總開閘次數為2938閘次,其中1線船閘702閘次、2線船閘355閘次、3線船閘944閘次、4線船閘937閘次,通過船舶27600艘次,船閘貨物通過量2743.77萬噸,長洲樞紐船閘保持高效正常運作。

  2.過閘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一季度,長洲樞紐船閘過閘船舶27600艘,同比增長37.5%;過閘船舶核載噸位為4449萬噸,平均核載噸位達1612噸,同比增長10.3%,過閘船舶大型化趨勢明顯;過閘船舶實載率維持在60%以上,船舶運輸效能持續提升。

  3.過閘貨物通過量高速增長。一季度,長洲樞紐船閘貨物通過量2744萬噸,同比增長61.8%。過閘貨物種類仍以建築用料為主,貨種結構變化不大。上航貨物以煤炭和糧食作物為主,主要有原煤、玉米、集裝箱、非金屬礦石、水洗沙等,約佔上航貨物總量的82%;下航貨物以建築用料為主,主要有水泥及水泥熟料、石料、鋼材、瓷砂、集裝箱等,約佔下航貨物總量的82%。

  (四)水路運輸市場行情。

  一季度,珠江下游地區市場預期向好,大宗散貨運輸需求持續增強,給一季度的幹散貨、集裝箱運價帶來了一波小高峰。代表航線貴港至廣州和貴港至深圳平均運價約為26元和31元,較2016年分別增加了1和3元,同比分別增長了4%和10%,水運企業效益有所提高。各月運價情況詳見表4。

  2018年一季度貴港中心港區至珠江三角洲主要航線的月單船週轉率保持在2.0-2.5個航次之間。大部分船舶候閘時間在24小時之內。隨著網際網路+、新的資訊技術在港口行業的應用,珠江下游港口進一步發掘新的業務形態並提升效率,船舶營運週轉期較上年明顯縮短。

  (五)存在問題。

  1.水運基礎設施能力仍不滿足運輸發展需求。近年來,珠江三角洲産業快速向西江及其上游沿線轉移,但西南出海通道等航道條件尚未得到全面改善,大量宜水路運輸物資由公路承擔,不僅增加了陸路交通運輸壓力,也不符合綠色發展要求。隨著産業進一步向沿江積聚,對水路運輸的需求將進一步加大,水運基礎設施能力不足與沿江社會經濟發展需求不斷提升之間的矛盾將會進一步加劇。

  2.船舶運力結構性過剩,結構調整進程緩慢。近年來,隨著新增普通貨船運力審批的放開,普通貨船運力快速發展,但市場需要的專業化運力(如專業集裝箱船、灌裝水泥船、工程設備運輸船等)發展較慢,運力結構性過剩顯著。同時,因申請程式複雜和補助力度不夠,老舊船舶提前淘汰補助政策實施未能達到預期效果,結構調整進程緩慢。

  3.珠江水系航運企業規模化發展任重道遠。根據2017年國內水路運輸及其輔助業核查情況,廣東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經營珠江內河水運企業(含省際和省內)和個體運輸者共1310家,其中水運企業675家,個體經營者635家,企業和個體經營者各佔總量的一半;675家企業中總運力超過10萬載重噸的企業不足20家,大多數水運企業(約78%)擁有船舶數不超過10艘;比照省際3000總噸準入門檻,珠江水系仍有50多家省際運輸企業未符合新標準要求。

  二、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情況分析

  (一)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情況。

  2018年一季度,瓊州海峽客滾運輸繼續平穩有序,廣東、廣西進出海南島客流量574萬人次,車流量122.2 萬台次,實航14756 航次。2018年一季度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情況詳見表5。

  目前瓊州海峽兩岸三省(自治區)共有8家航運公司經營兩大航線(海口至海安、海口至北海),58艘客船和客滾船,總客位50710個,車位2771個,分別停靠兩岸的9大港區。自2012年起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情況詳見表6。

  一季度瓊州海峽客滾運輸特點:

  1. 船舶通行密度高。瓊州海峽為我國六區一線重點水域地區,南北最短距離僅18公里,南北航線的客滾運輸船舶每天超過150航次,加上其他運輸船舶和漁船以及東西航線的船舶,船舶航行密度非常高。

  2.通航環境複雜。一季度是大霧天氣多發季節,通航環境複雜,船舶發生險情概率極高,給瓊州海峽客滾運輸帶了巨大的挑戰。

  3.客流車流量大。一季度是瓊州海峽客流量、車流量高峰期,其中2月15日至21日為春節7天假期,瓊州海峽累計安全運送旅客802187人次,進出港車輛175025輛,佔全年的5%以上,客流量和車流量是平常的3倍以上。

  (二)存在問題。

  1.應急協調機制不完善,應急救援能力不足。一是應急協調機制尚不完善。春運期間海口港出現大量旅客和車輛滯留,亟需建立一個統一、完整、能夠與瓊州海峽客滾船運輸應急管理相適應的應急協調機制。二是企業安全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加上海峽通航環境複雜等原因,造成事故頻發。三是應急救援能力不足,瓊州海峽北岸的救援隊伍、基地、救援船舶、防臺錨地等設施設備匱乏,運量發展與救援能力完全不相稱和匹配,亟需抓緊建立和完善海峽應急救援隊伍、基地、設施和設備配備,全面提升海峽應急救援能力和水準。

  2.漁船監管不力,進出港航道存在安全隱患。一是瓊州海峽每天有大量的漁船在客滾船航線上航行和生産,且經常違反航行規則和在航道內捕撈作業,嚴重影響客滾船運輸安全,亟需加強對漁船的航行和生産進行監管,確保客滾船運輸的安全。二是各港進出港航道通航條件差,存在安全隱患。其中瓊州海峽海口新海港區至徐聞航線雙向通航的航道(寬700米)是粵海鐵火車輪渡運輸原有航道(總寬1500米)的一部分,航道寬度不足,船舶航行和避讓受限;新海港區一側漁網遍佈且緊臨進港航道,進出港航道過於狹窄,不能雙向通航,錨地建設相對滯後,存在安全隱患並制約運輸效率的提高。

  3.車客流量高峰預警和港口快速集疏運能力不足。一是尚未建設大數據分析及警情預報系統。目前無法依託進出島車客數據,結合天氣預報、高速公路車流情況等數據來進行大數據分析,從而實現及早發佈霧航預警、港口車客流量等資訊,通知旅客司機有計劃的安排行程;政府部門啟動應急疏運預案提供預警的資訊化支撐也不足。二是各港口快速集疏運能力不足。海口港除粵海鐵南港區實行真正意義的“車客分流”外,新海港區和秀英港區旅客和車輛均從同一通道上下船;同時,港口的車輛集疏運不通暢,港區車輛停留場地不足,部分港區車輛安檢工作有待改善。

  三、展望2018年二季度及全年

  一季度國民經濟延續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轉型升級穩步推進,品質效益不斷提升,支撐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有利條件不斷積累增多,為全年經濟穩定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但也要看到,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國際環境不確定性上升,國內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改革發展任務艱巨。

  展望2018年二季度及全年,我國經濟在結構優化、新舊動能轉換、發展品質等方面將進一步加快推進,穩中向好的態勢仍將延續。預計2018年二季度交通運輸業主要指標仍將處於合理運作區間,交通運輸經濟將呈現平穩運作和品質效益提升互促並進態勢。展望2018年,交通運輸業將以提升交通運輸供給體系品質效益為主攻方向,著力降成本、補短板、強服務、優環境、增動能,持續深化交通運輸供給側改革,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交通運輸保障。

  珠江水運方面,2018年將面臨中美貿易摩擦、地緣政治緊張等外部環境,外貿貨物、集裝箱等運輸的波動性將給港口生産帶來較大影響;但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的實施,珠江黃金水道建設的提速,將為珠江水運提供強勁的增長動力,水路運輸量、港口吞吐量將實現穩健增長。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方面,2018年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中央出臺政策支援海南全島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受此政策紅利影響,內外貿易活動愈加活躍,民眾商務旅行不斷增長,催生大量貨運及客運服務需求,為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提供了良好的市場環境,推動瓊州海峽客滾運輸持續較快增長。


政府資訊公開 交通日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