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2022年線上訪談>北京城市副中心: 如何實現不依賴小汽車也能便利出行?

北京城市副中心: 如何實現不依賴小汽車也能便利出行?

——訪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 謝正光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 謝正光

主題: 北京城市副中心: 如何實現不依賴小汽車也能便利出行?
時間: 2022年12月26日下午 02:30
嘉賓: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 謝正光
簡介: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北京城市總規、副中心控規都明確提出要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構建以人為本的綜合交通體系,實現不依賴小汽車就能便捷出行。自第一批市級單位搬遷城市副中心已三年有餘,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運作情況如何?怎樣建設不依賴小汽車也能便利出行的綜合交通體系?本期訪談,我們特別邀請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謝正光為我們介紹北京如何建設城市副中心不依賴小汽車也能便利出行的綜合交通體系。
查看留言
【主持人】     2022-12-26  14:30

2019年1月,第一批市級機關搬遷至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年來,城市副中心內部交通情況如何?副中心與中心城、北三縣之間的交通聯繫又是怎樣的?如何建設不依賴小汽車也能便利出行的綜合交通體系?本期訪談,我們特別邀請北京市交通委員會主任謝正光為我們介紹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體系建設。您好,謝主任,歡迎您。

【謝正光】     2022-12-26  14:31

主持人好!各位網友,大家好!很高興今天能在交通運輸部線上訪談欄目和大家交流。

【主持人】     2022-12-26  14:32

謝主任,您好。大家都非常關注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建設情況。自第一批市級單位搬遷城市副中心已三年有餘,北京城市副中心交通總體情況如何?有哪些特點?

【謝正光】     2022-12-26  14:33

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以下簡稱城市副中心),與河北雄安新區形成北京新的兩翼,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副中心發展作出重要指示,要求“規劃、建設、管理都要堅持高起點、高標準、高水準”。北京城市總規、副中心控規都明確提出要建設未來沒有“城市病”的城區,構建以人為本的綜合交通體系。

近年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北京要繼續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慧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始終保持國際最先進水準,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指示精神,堅持“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理念,以“實現不依賴小汽車就能便捷出行”為導向,堅持“優化供給、調控需求、強化治理”,大力發展由市郊鐵路、城軌交通、地面公交和慢行系統“多網融合”的綠色交通體系,推動副中心的交通發展取得顯著成就。

自第一批市級單位搬遷副中心以來,雖然交通需求明顯增長,但交通運作總體情況良好,高峰時段平均交通指數為3.82,處於“基本暢通”級別。至於其特點主要有:

一是交通需求快速增長。隨著産業集聚與人口增長,副中心交通需求呈快速增長趨勢。這是副中心發展階段決定的,也就是其階段性特點。二是過境交通壓力大。途經副中心的通燕高速和東六環的過境交通流量大,這是副中心在北京高速路網中所處區位決定的,也就是其區域性特點。三是交通出行中慢行佔比高。自行車佔比高達25.9%,步行佔比32.2%,但同時小汽車出行佔比也相對較高,為26.6%。這是其出行結構性特點。

【主持人】     2022-12-26  14:40

副中心連接著北三縣和中心城,那麼,這三地之間的交通出行有什麼特點?

【謝正光】     2022-12-26  14:41

從近年來交通需求變化趨勢看,副中心、北三縣和中心城三者之間的交通需求呈現出如下幾個特點:

一是副中心吸引力顯著增強,交通需求呈明顯增長趨勢。從副中心早高峰吸引量來看,2019年較2018年增加20%。即使受疫情影響,2020年和2021年較2018年也分別增加了3%和17%。

二是中心城對北三縣的吸引力依然強勁,副中心過境交通需求持續增長。北三縣經副中心去往中心城的出行量,2019年比2018年增長3%,2020年比2018年增長9%,2021年與2018年持平。

三是中心城對副中心吸引力減弱,交通潮汐現象好轉。副中心去往中心城的早高峰出行量由2018年的16萬減少至2020年的14.4萬,降幅10%。2021年增長至15.6萬,但仍較2018年減少3%。

四是副中心、北三縣去往中心城的目的地集中,通勤距離長。無論是副中心,還是北三縣去往中心城的出行目的地重合度較高,主要集中在國貿CBD、望京、中關村等區域。副中心、北三縣去往中心城的平均通勤距離分別達到22.3公里和41.9公里,通勤距離比較長。

【主持人】     2022-12-26  14:45

謝主任,副中心與中心城之間交通有哪些變化?交通運作狀況如何?

【謝正光】     2022-12-26  14:46

剛才我們也提到,近年來北京加強東部交通通道建設,目前,副中心與中心城之間的交通設施比較發達,已建成3條地鐵線路和1條市郊鐵路、3條高快速路和2條主幹路,二者之間的交通出行結構比較合理,早高峰副中心去往中心城的公共交通比例高達83.2%,小汽車佔比僅16.8%。

公交運作速度快。京通、廣渠和京哈三條高快速路的公交運作速度分別達50、48和43公里/小時,其中設有連續專用道的京通快速路,公交運作速度遠高於小汽車。

軌道吸引力不斷增強。利用車站越行線,6號線已實現早晚高峰單方向大站快車,東段平均旅行速度達50公里/小時。八通線與1號線已實現跨線運作,節省換乘時間6分鐘。城軌吸引力不斷增強,出行佔比達到72.1%。

早高峰潮汐特徵顯著。早高峰進中心城的交通流量大,而出中心城的流量小。

【主持人】     2022-12-26  14:48

謝主任,城市副中心要建設“不依賴小汽車也能便利出行”的綜合交通體系,要從哪幾個方面著力?

【謝正光】     2022-12-26  14:49

我們堅持以“實現不依賴小汽車就能便捷出行”為導向,著力從“優化供給、調控需求、強化治理”等三個方面優化城市副中心交通佈局:一是優化綠色交通供給,加快實施一批亟需的工程項目,提升綠色交通對小汽車競爭力;二是調控小汽車出行需求,加快實施一批管用的調控政策措施,促進道路交通動態供需平衡;三是強化治理交通秩序,加快實施一批有效的治理措施,實現綜合交通體系高效運轉。

【主持人】     2022-12-26  14:50

謝主任,在優化綠色交通供給方面,都有哪些安排?

【謝正光】     2022-12-26  14:51

綠色交通發展水準是一個城市綠色發展和治理能力的綜合體現。我們將從多個方面優化完善副中心綠色出行體系。

一是加快完善城軌交通,強化副中心及周邊區域交通。突破大客流條件下組織車站越行的行車與客運組織難題,加快推進6號線早晚高峰開行雙向大站快車,實現郝家府與呼家樓之間約25分鐘通達。加快平谷線建設,儘快實現北三縣與中心城軌道交通直連直通。改造加長八通線高架車站,將1號線東段和八通線由6輛編組擴大至7輛編組,緩解瓶頸線段客流壓力。加快副中心內部軌道建設,儘快成網增加覆蓋。特別是加快推進M101和M102線建設。

二是加快市郊鐵路優化改造,強化多點新城與副中心快速聯繫。推動市郊鐵路網建設,加強副中心與其他新城聯繫。以副中心線為骨幹線路,構建“一幹多支”市郊鐵路格局。在東北方向,改造提升通密線,實現與順義、懷柔、密雲之間的快捷聯繫;在西北方向,改造提升S2線和東北環線,實現與昌平地區之間的快捷聯繫;在南部方向,加快建設S6線,實現與大興地區之間的快捷聯繫;在西部方向,改造提升京門線並增加其與副中心之間的聯絡線,實現與門頭溝地區之間的快捷聯繫。增建復線,加快實現副中心線公交化運營。作為骨幹線路,在副中心線西段改造提升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副中心線北京站以東復線化改造,並向東延伸到燕郊,以提升運輸能力,實現公交化運營和服務水準提升。

三是加快推進“站城融合”,構建軌道上的都市生活。改造八通線位於機非隔離帶上的7個出入口,並加快通州北關、北運河西兩站出入口及通運門站一體化建設。加快建設8個車站微中心,構建“一個車站一座城”“一條線路一串城”的城市格局。構建基於乘客信用的“信用+智慧安檢”新模式。部署先智慧分檢再精檢的檢人系統和智慧精準檢物系統,提高安檢品質和效率,縮短乘客安檢時間,改善乘客進站乘車體驗。強化車站增值服務。優化站內公共空間設備設施佈局及客流組織,增設便民服務設施,形成網路化便民服務。

【主持人】     2022-12-26  14:58

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于2017年開通運營,並東延至喬莊東站,西延至房山區良鄉站。但開通後,客運量一直很小,原因是什麼?下一步怎麼提高副中心線的吸引力?

【謝正光】     2022-12-26  14:59

市郊鐵路城市副中心線是連接北京中心城區與城市副中心的快速軌道交通通道,一方面可以緩解城市道路交通壓力,另一方面也為市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

該線路開通運營以後,客運量較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副中心線沒有真正融入城軌網。為此,必須加快推進“四網融合”,以提升城軌和鐵路運輸的組合效率和整體效益。

下一步,將新建北京站與地鐵2號線地下換乘大廳,同時,結合市郊鐵路副中心線東段復線化改造,在其與地鐵八通線交匯處增建一座換乘站,實現副中心線接入城軌網。與此同時,通過城軌和國鐵票務APP互聯互通,實現聯程運輸,即“一票通行”;積極推進國鐵和城軌安檢互認,即“一站安檢”;從而實現副中心線與城軌付費區換乘,真正實現二者之間的融合。

【主持人】     2022-12-26  15:02

謝主任,前面我們詳細介紹了副中心軌道交通方面的工作計劃。在地面公交方面,如何進一步提升市民出行效率?

【謝正光】     2022-12-26  15:03    

目前,副中心地面公交運作速度高於中心城,達到22公里/小時。同時,受道路條件制約繞行嚴重,市、區公交不融合,重復線路多,存在串車現象等問題。為促進通州區域公交與城區公交加速融合,2022年6月1日起北京公交集團正式承接通州區域地面公交。下一步,要依託軌道交通線網佈局優化地面公交線網,促進地面公交與軌道交通“功能、線路、站點、運營”融合,形成軌道公交一張網。功能融合方面,要發揮軌道和地面公交各自優勢,形成軌道服務中長距離出行、地面公交服務中短距離出行的公共交通互補發展模式;線路融合方面,要針對服務軌道線路空白、軌道站點接駁不便、軌道換乘系數過高等問題,精準匹配公交出行需求,持續優化調整公交線路;站點融合方面,要統籌公交和軌道站點規劃,確保中心城區集中建設區公共交通站點500米半徑全覆蓋,提升地面公交和軌道的換乘效率;運營融合方面,要確保公交與軌道首末服務時間相銜接,並結合客流需求靈活調整公交線路和運力投放,確保中心城區城市公共交通服務時間全覆蓋。同時,在滿足基本服務需求的基礎上,持續推進需求響應式定制公交服務,為乘客提供靈活、多樣、多選擇的公交服務。強化基礎設施和配套政策保障,全面提升副中心公共交通吸引力和競爭力,打造方便、快捷的公交體系。

【主持人】     2022-12-26  15:07

俯瞰城市副中心,可以看到整個城市藍綠交織,水城共融。副中心在完善慢行系統方面有哪些安排?

【謝正光】     2022-12-26  15:08

近年來,北京市認真貫徹落實“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發展理念,持續開展慢行系統品質提升工作,鼓勵和支援市民更多采用步行和自行車騎行的出行方式,引導慢行交通融入居民生活和社會發展。

一是注重統籌規劃,加強標準建設。先後編制《北京市慢行系統規劃(2020年-2035年)》、《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慢行交通品質提升規劃》等4部規劃文件,提出了慢行系統規劃的總體目標、分類別、分階段發展目標和規劃指標體系,明確了慢行系統未來發展定位;先後制定《北京市步行和自行車交通設施改善技術指南》、《城市道路非機動車道交通組織設計指南》等10余部技術文件,提出了路口非機動車左轉、自行車優先標識、自行車導向箭頭等系列創新措施,明確了步行和自行車優先的街道空間分配原則。

二是注重市民訴求,強化精準服務。立足全市慢行交通發展現狀水準,以市民出行體驗為核心,構建並持續完善慢行系統服務評價體系(2020年至2022年指標項分別為11項、16項、22項),連續三年開展慢行交通服務評價工作,形成城六區、城市副中心、經濟技術開發區慢行交通空間數據資訊,為慢行系統治理提升工作提供了精準支撐, 從使用效果上,全市467個主要道路斷面中有51個斷面超過3000輛次/小時;從設施水準上,核心區、石景山區和城市副中心非機動車寬度達標率較高,均超過80%;從秩序管理上,市區兩級交通管理部門持續加大執法力度,自行車道違停侵入率較2020年降低47%。從環境氛圍上,全市慢行系統林蔭覆蓋率達86.3%,整體處於較高水準。

三是注重部門協同,加強綜合治理。在年度評價工作的基礎上,市交通委充分發揮好全市交通綜合治理的統籌協調工作機制,以年度為頻次,制定工作方案並推動實施。截至目前,2020年制定的17項工作任務,2021年制定的26工作任務已全部按期完成,2022年制定的37項工作任務已基本完成,形成良好的工作閉環。從調查問卷情況上看,87%的市民滿意當前慢行出行環境,84%的市民滿意慢行系統整治工作,安全、友好的自行車出行環境逐漸形成。

聚焦到城市副中心,近年來,城市副中心先後組織完成33條道路自行車道路寬度不達標路段、1125處無障礙設施不完備整治工作,完成80余條主幹路慢行交通標線施劃工作,最大限度保障自行車和行人路權;完成喬莊北街、日新路等一批示範道路建設,打造梨園地區、文旅區周邊慢行系統示範區,為市民出行營造安全連續、舒適便捷的慢行出行環境。建成溫榆河—北運河綠道、運潮減河綠道等綠道300余公里,啟動溫榆河、小中河、減河、北運河等17處互通節點的研究改造,通過局部改造融入部分交通功能,實現“水、路、綠”三網區域微迴圈,滿足市民多樣化出行需求。

從現狀情況來看,截至2021年底,城市副中心自行車交通系統的設施水準較好,獨立非機動車道里程421公里,寬度不小于2.5米的比例為81.9%(全市為81.3%),路幅寬度12米以上獨立非機動車道里程佔比為97.6%(全市為91.5%),林蔭覆蓋率為93.3%(全市為86.3%),慢行系統連續性、安全性正在不斷提升。

【主持人】     2022-12-26  15:14

我們看到,穿越副中心的東六環承擔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外埠過境交通,給副中心帶來較大交通壓力。如何改善這一情況?

【謝正光】     2022-12-26  15:15

主持人説的對,目前,六環路作為國家高速公路,承擔著來自四面八方的外埠過境交通,同時,通燕高速承擔著北三縣去往中心城的過境交通。因此,疏解過境交通,能有效緩解副中心的交通壓力。

我們通過建設承平高速,推進六環路國高功能外遷。承平高速建成後,即可初步實現六環路國高功能外遷,由承平高速承擔。

同時,推進繞城環路建設。建設由潞苑北大街、怡樂西路、施園街、春明路等構成的副中心繞城環路,以減少副中心穿城而過的過境交通。

增加北三縣與中心城交通走廊。加快建設規劃快速路姚家園路東延,與潞苑北大街、燕郊神威北大街對接,增加北三縣與中心城交通走廊,形成新的北部分流走廊,減少通燕高速過境交通。

強化副中心與北三縣聯繫。建設副中心與北三縣連接的廠通路、通寶路、石小路,以增加二者之間的聯繫通道。

【主持人】     2022-12-26  15:18

副中心內部交通是如何規劃的?下一步有哪些工程計劃?

【謝正光】     2022-12-26  15:19

近幾年來,城市副中心內部道路網建設加快推進,年均建設道路里程15-20公里左右,道路建設速度位居全市前列。廣渠路東延、九棵樹中路、宋梁路北延(京平高速-潞苑北大街)通州段、九德路二期、日新路(京哈高速-湖亦路)及馬大路提級改造工程已建成通車;累計建成水仙東路、將軍府路等11條次幹路和支路,完成潞苑一街、翠華西路等10條微迴圈道路建設,並打通了7條梗阻路;環球主題公園六環立交和京哈立交已經完工,環球影城周邊區域,萬盛南街、蕭太后河南街等33條道路全部建成。

但是,副中心內部道路網密度僅4.01公里/平方公里,離規劃目標還有比較大的差距。下一步,將著力在打通中斷點、改造節點、新建道路等三方面推進路網結構優化,以實現道路交通動態供需平衡,確保“基本暢通”。

一是打通重要中斷點。打通南北向道路幾個重要中斷點,即加快打通通惠北路和物資學院路因京承鐵路阻隔形成的中斷點、臨河裏路及怡瑞東路之間因跨八通線車輛段部分而阻隔的路段、東六環西側路土橋節點及九棵樹中路北端九棵樹站等中斷點,強化副中心南北向交通以及路網連通性。

二是改造關鍵瓶頸節點。加快疏通南北道路重要瓶頸節點,改造新華南路下穿鐵路、玉橋中路下穿鐵路等瓶頸節點,以減少路網堵點。

三是新建重要道路工程。分輕重緩急,加緊建設九棵樹西路、九棵樹中路、芙蓉東路等規劃幹路。完善重點功能區及重點建設項目周邊道路,逐步完善副中心道路網,動態緩解路網交通壓力。

【主持人】     2022-12-26  15:24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是綜合交通體系一個方面,在強化治理、規範秩序上是怎麼考慮的?

【謝正光】     2022-12-26  15:25

優化綠色交通供給,調控小汽車出行需求,實現動態交通供需平衡和良好交通秩序,既需要強化治理和強有力的執法保障,更需要交通參與者共建共治共用。重點加強以下幾方面工作:

1.強化“區域協作、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治理體系,形成強大治理合力。一是強化區域協作。通過道路對接、六環路國高功能外遷以及“定制快巴”等項目,深化京津冀合作,形成區域交通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推進區域交通一體化協同發展。二是強化市區聯動、部門協同。三是強化社會參與。

2.強化靜態交通治理,逐漸形成“以靜制動”的效果。統籌供需,多措並舉,適度滿足居住停車需求。規範路內外公共空間機動車位及禁停標線施劃。加強停車管理和引導,形成“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罰款”的社會環境。著力查處道路違法停車行為,逐步實現公共空間執法全覆蓋,壓縮“免費”停車空間。建設電子圍欄。規範非機動車停放管理,加快推進重點公共場所、居住區以及公交站點、軌道站點的共用單車電子圍欄建設,推動形成良好的停車秩序。

3.強化動、靜態交通執法,嚴格落實交通法規,培育交通文明,形成良好交通秩序。著力強化公共交通監管執法,保障公共交通安全暢通、文明有序,不斷提升服務水準,吸引更多小汽車出行轉為公共交通出行。著力查處應急車道、公交專用道、非機動車道、人行步道“四道”上的違法行為,強化外埠車、貨車、電動自行車、摩托車“四車”治理和執法,保障道路交通平穩有序。

【主持人】     2022-12-26  15:28

非常感謝謝主任的詳細介紹,本期訪談就到這裡,謝謝大家關注!

政府資訊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