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物流是推進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的關鍵領域,發揮著先導性、基礎性、保障性作用。近日,交通運輸部聯合有關部門印發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以及鐵路、公路、水運、民航、郵政分領域實施方案,構建了“1+5”政策框架體系。我們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讀,第三期為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重點領域解讀。
1.補短板強網路 調結構促改革 多措並舉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金敬東)
2.推進交通物流資訊互聯共用 培育物流發展新動能(李光輝)
3.暢通國際物流供應鏈 更好服務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陳冰波)
補短板強網路 調結構促改革 多措並舉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金敬東
交通運輸部規劃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
近日,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推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的總體要求和主要任務,提出了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推進運輸結構調整優化、推動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發展等一系列戰略性舉措,對於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更好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一、推進基礎設施聯網補網強鏈,加快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
交通基礎設施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和重要支撐,具有基礎性、先導性和戰略性作用。《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印發以來,我國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取得顯著進展,目前,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空間佈局已基本完成,路線里程超過26萬公里,建成率約90%,已連通了全國超過80%的縣,服務全國90%左右的經濟、人口總量。交通基礎設施佈局規模和結構功能的日益完備,為提升交通物流運作效率和服務品質提供了堅實保障。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更加完善,基礎設施聯網補網強鏈深入推進的目標任務。《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要以聯網補網強鏈為重點,適度超前加快規劃建設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一是聚焦提升鐵路主幹通道貨物運輸能力,實施鐵路貨運網路工程,完善普速鐵路網路和重載鐵路建設,持續優化“西煤東運”北煤南運”北糧南運”等多式聯運系統,加強疆煤外運通道能力建設。二是聚焦發揮水運降本優勢,實施內河水運體系聯通工程,加快“四縱四橫兩網”國家高等級航道建設,挖掘長江、珠江等幹線航道通行潛力,加快推進平陸運河建設等工作。三是聚焦降低轉机換裝成本,紮實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建設,完善港口樞紐集疏運體系,推動方式融合、功能融合、産業融合。
二、深入調整優化運輸結構,充分發揮綜合交通運輸組合效率和整體優勢
加快優化運輸結構,促進“公轉鐵”“公轉水”,是深化綜合交通運輸體系改革,充分發揮各種交通運輸方式比較優勢和組合效率,實現交通運輸“雙碳”目標、推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的關鍵舉措。2017年以來,交通運輸行業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推進運輸結構調整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推進多式聯運發展優化調整運輸結構工作方案(2021—2025年)》,運輸結構調整工作取得顯著成效,全國鐵路貨運量先後歷史性突破40億噸、50億噸大關。但也要看到,相比“美麗中國”建設要求和國外先進水準,我國運輸結構還不合理,仍需進一步優化。
《行動計劃》針對存在的突出問題,明確到2027年,全國鐵路貨物運輸週轉量較2023年增長10%左右的增量目標,系統部署了強化跨運輸方式的銜接融合,進一步提升交通運輸與産業發展的適配性等任務,並提出了開展優化運輸結構攻堅工程等一系列務實舉措。一是針對港口、物流園區、工礦企業鐵路集疏運系統不健全等問題,《行動計劃》提出加快推進鐵路專用線進入港口堆場、物流園區、工礦企業,持續完善鐵路集疏運系統,促進全鏈條有效聯通。圍繞鐵路專用線運營成本高,“建不了、接不上、用不起”等突出問題,強調要推動降低鐵路專用線規劃建設和使用收費,壓縮項目建設審批時間,建立專業化、多元化鐵路專用線運營維護機制。二是針對多式聯運轉机銜接不暢、聯運組織模式不優等問題,《行動計劃》提出要大力推進多式聯運發展,積極發展江海聯運、水水轉机和“散改集”,支援打造鐵水聯運、江海聯運組織服務中心,加快構建高效順暢的多式聯運系統。三是針對港站樞紐綠色集疏運範圍比例仍需提升等問題,《行動計劃》提出沿海主要港口利用疏港鐵路、水路、封閉式皮帶廊道、新能源汽車運輸大宗貨物的比例要超過80%,鼓勵發展零排放貨運車隊,推廣應用新能源重型貨車,打造全全環節綠色高效運輸鏈條。
三、發展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推動全鏈條降本提質增效
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是綜合運輸服務發展的高級形態和推進方向,通過打造托運人一次委託、費用一次結算、貨物一次保險、多式聯運經營人全程負責的服務模式,提供“門到門”和全程“一箱到底”的高效運輸服務。實現“一單制”“一箱制”必須要推動資訊互通、規則聯通、運輸暢通、要素融通,是對運輸鏈全要素升級、轉型和再造,是對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系統性創新變革。當前,我國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還存在數據資訊不共用、標準規則不統一、各環節單證冗余、運輸裝備不適配等諸多問題。
《行動計劃》堅持問題導向,明確到2027年,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加快推廣,港口集裝箱鐵水聯運量年均增長15%左右等目標,提出要推動多式聯運“一單制”創新發展,建立健全內貿集裝箱多式聯運體系,暢通交通物流服務全鏈條,推動系統性降本。一是針對當前多式聯運數據交互共用難的問題,《行動計劃》提出,要制定多式聯運數據共用清單,推動經營主體加強數據交換共用,穩步推進交通物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建立可持續推進模式。二是針對內貿集裝箱多式聯運體系不健全等問題,《行動計劃》提出,要制定完善內貿集裝箱標準體系,推進聯運設施設備匹配銜接;鼓勵建設內貿集裝箱提還箱點,完善箱管服務技術標準,推進內貿集裝箱迴圈共用;支援符合條件的企業開展內外貿集裝箱同船運輸,推行集裝箱外貿內支線進出口雙向運作模式、加快標準托盤、週轉箱等單元化物流載具推廣應用和迴圈共用。三是針對當前多式聯運標準體系不健全、制度規範不完善的問題,《行動計劃》提出,要研究制定多式聯運管理制度和“一單制”技術標準,推進各方式間轉運交接、貨物交付、資訊互聯、保險理賠等規則銜接。研究建立多式聯運運單管理制度,支援單證電子化應用,推動國際陸海聯運等領域的多式聯運單證物權化。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行動計劃》在推進實施過程中,需要廣泛凝聚各地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地方政府、運輸企業、協會媒體等合力,聚焦薄弱點、找到發力點、瞄準創新點,切實發揮好創新引領和骨幹帶動作用。為此,《行動計劃》提出要持續推進30個以上城市開展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建設,打造20條左右鐵水聯運品牌線路案例,深入推進“一單制”“一箱制”等交通強國專項試點工作,為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提供有效載體,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推進交通物流資訊互聯共用培育物流發展新動能
李光輝
中國交通通信資訊中心主任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持續推動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指導意見。近日,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部門印發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從結構性、系統性、制度性、技術性等多層面推進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以形成政策合力。物流作為效率為王、成本制勝的綜合性行業,迫切需要將發展新動能作為撬動高品質發展的支點,實現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認識物流數智化轉型對於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的重要意義
交通運輸作為物流的基本環節和依託載體,在物流業發展中具有基礎和主體作用,交通運輸發展水準深刻影響著物流業發展的品質效益。近年來,交通運輸行業積極拓展服務領域、延伸服務鏈條,有力推進了物流業發展,但仍存在運輸結構不合理、資訊共用水準較低、創新能力不強等問題。
要有效破解上述問題,應積極培育物流發展新動能。抓住算力、數據、演算法的突破,打通物流資訊共用應用的痛點、堵點,統籌推進數智化技術在物流領域的應用。加強交通物流資訊互聯共用,是推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的重要抓手,是推進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的重要載體,也是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建設交通強國的重要內涵。
二、深化採集共用,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乘數效應
物流發展新動能的培育離不開數據要素的有效賦能。一段時期以來,交通運輸部圍繞政府履職和公共服務,大力推進交通物流資訊採集共用,取得了積極進展,數據品質和服務水準不斷提升;組織開展了全國公路、道路運輸、水路運輸、海事監管等領域資訊系統互聯互通與數據整合共用工作,積累了約2537萬道路運輸從業人員、1397萬運輸車輛、310萬家道路運輸業戶、1.6萬家水路運輸企業、24.7萬艘船舶、182.2萬名船員的基礎數據;持續推進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保障系統建設,已實現54家國際物流運輸重點聯繫企業、300余家大型貨主企業的資訊共用,服務國際物流供應鏈保供保通保暢。
當前物流融合發展趨勢日益凸顯,物流行業新業態蓬勃發展,“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由貿易港等加快推進,需要在更多層面推動物流資訊採集共用,加強跨區域、跨國的物流資訊交換,打造高效銜接的物流資訊服務體系。政府創新監管方式、提升治理能力,也需要提升基於大數據的物流監管與決策分析能力。
《行動計劃》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在政務數據共用方面明確提出制定全國統一的交通運輸領域相關電子證照清單和應用管理規範,加快推進“跨省通辦”。當前交通運輸部正在組織開展國家綜合交通運輸資訊平臺建設,將實現全國交通運輸相關電子證照的統一管理,助力政務服務一體化。逐步拓展電子證照跨省驗證、多證合一等閉環應用,實現政務服務事項從“線下跑”轉向“網上辦”、“指尖辦”,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行動計劃》也提出推動與更多國家和地區開展船舶電子證書國際合作,這將在更大範圍上提升口岸通關效率和貿易便利化水準,提升交通運輸物流組織效率和服務品質。
三、加強標準銜接,加快推進多式聯運資訊互聯互通
交通運輸部持續推動物流資訊的互聯共用,制定了《交通運輸物流資訊互聯共用標準》,與13個國家、15個國際物流單位及組織建立了合作關係。水路運輸方面,經過二十多年的建設,我國已形成了6個交通電子口岸分中心和14個港航EDI中心的整體格局,除實現了港航生産、物流資訊共用外,也為進出境船舶電子聯檢、進出口貨物高效通關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道路運輸方面,建立了全國網路貨運資訊交互系統,截至2023年底,整合社會零散運力798.9萬輛、駕駛員647.6萬人。實現對79萬輛“兩客一危”車輛、728萬輛12噸以上重載車輛基於衛星定位系統的動態監控,實現全國危險貨物運輸電子運單的跨區域交換共用及應用,但在跨運輸方式資訊共用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行動計劃》堅持系統謀劃,重點施策,從三個方面推動多式聯運資訊共用和互聯互通,促進軟聯通:一是推動多式聯運“一單制”創新發展,推進各方式間轉運交接、貨物交付、資訊互聯、保險理賠等規則銜接。二是研究建立多式聯運運單管理制度,支援單證電子化應用。三是加快推進多式聯運資訊互聯共用。制定多式聯運數據共用清單,推動經營主體加強數據交換共用,穩步推進交通物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形成可持續發展模式。
打通多式聯運資訊壁壘,推動標準銜接,是促進多式聯運單證電子化,實現資訊高效流轉的重要基礎,有幾方面的重難點問題需要加以注意:一是要完善標準,健全物流公共數據開放共用合作機制。同時在行業層面鼓勵開展多式聯運資訊整合服務,建設承載物流資訊匯聚、共用、監測等功能為一體的多式聯運“一單制”支撐平臺。二是加強交通與口岸、金融等部門的資訊互聯,打通全程物流可視化服務鏈條,實現集裝箱等貨物全程跟蹤,逐步突破海鐵聯運“一單制”的應用難點。三是利用區塊鏈等技術,建設完善物流數據安全、數據確權機制,完善重要物流數據出境安全管理制度。
暢通國際物流供應鏈 更好服務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
陳冰波
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副主任
物流鏈連著産業鏈、供應鏈,高效暢通的國際物流供應鏈,對提升全球物流連接和服務能力、促進國際貿易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交通運輸部會同有關部門開展了系列工作,推進構建加開放共用、覆蓋全球、安全可靠、保障有力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日前,經國務院辦公廳同意,交通運輸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了《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對提升國際物流供應鏈服務保障能力等工作進行專項部署。
一、充分認識暢通國際物流供應鏈的重大意義
(一)暢通國際物流供應鏈,是加快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近年來,我國對外開放水準逐漸提高,對外貿易穩步增長。2023年,我國進出口總值為5.94萬億美元,已連續7年保持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地位。加快推進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建設,保障國際物流暢通高效,是支撐進出口貿易快速發展,更好服務國內國際雙迴圈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要保障。
(二)暢通國際物流供應鏈,是加快推進國際交通合作的重要紐帶。十年多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互聯互通水準穩步提升,簽署了22項政府間國際道路運輸便利化協定、72個雙邊和區域海域協定、130多個雙邊航空運輸協定。加快構建開放共用的國際物流供應鏈體系,持續推進國際通道基礎設施“硬聯通”、規則標準“軟聯通”,是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實現高水準對外開放的重要基礎。
(三)暢通國際物流供應鏈,是推動國際運輸領域降本提質增效的基礎保障。國際物流供應鏈既涉及國際幹線運輸、境外末端配送、口岸通關、流通加工等多個環節,也涉及基礎設施、運輸組織、企業主體、資訊系統等多重要素,還涉及多種國際運輸方式,是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的重要領域。打通國際物流堵點卡點,暢通物流鏈、銜接産業鏈,對於帶動全鏈條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
二、深刻認識暢通國際物流供應鏈存在的突出問題
一是國際物流服務能力不足。由於我國物流企業境外服務網路覆蓋有限,海外倉佈局不完善,部分貨運場站、中歐班列換裝站以及配套設施設備能力不足,難以提供“門到門”“端到端”一體化物流解決方案,供應鏈整合能力和協同效率不夠,對我國貿易進出口支撐保障能力不足。
二是國際物流供應鏈韌性不夠。2021年蘇伊士運河“長賜”輪擱置事件,導致長達120小時的嚴重擁堵,對全球供應鏈造成重大影響。紅海地區危機事件致使多數船公司繞行好望角,使得單次航程增加約40%、增加8-10天航行時間,運價一度漲幅超過200%。可以看出,國際物流主要通道不暢,將會影響全球産業鏈的韌性。
三是國際物流競爭力整體不高。據世界銀行統計,我國LPI(2023)在全球138個經濟體中排名第20位。與排名靠前的經濟體相比,我國通關便利性、物流服務品質、運輸時效性、貨物追蹤能力等四項指標均低於平均值。與美國、日本相比,儘管我國在運價競爭力方面有一定優勢,但其他幾項指標均處於明顯劣勢。可以看出,我國國際物流服務時效和品質有待提升。
四是國際物流骨幹企業缺乏。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我國物流企業一體化發展水準不高,生産、倉儲、運輸、配送、流通等各環節銜接不夠、彼此脫節,與生産製造業、外貿流通企業融合程度低,協調拓展國際市場的合力不足,也使得我國國際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據統計,我國製造業庫存率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工業産品週轉週期是發達國家的3-4倍。
三、多措並舉推動國際運輸領域降本提質增效取得新成效
《行動計劃》提出到2027年,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取得顯著成效,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領軍企業的整體目標,並制定了具體工作任務。我們要聚焦國際運輸領域降本提質增效的目標任務,充分發揮好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等平臺作用,努力提高國際物流供應鏈效率。
一是著力完善國際通道網路。利用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及交通國際合作機制,完善中歐雙多邊國際道路運輸協定體系;依託加快推進跨裏海等國際運輸走廊建設,推進中歐直達快運通道貫通;推進“絲路海運”港航貿一體化發展,加快西部陸海新通道、空中絲綢之路建設;加快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境外關鍵樞紐建設,優化中歐班列開行方案,加快推動重大跨境鐵路項目建設。
二是著力提高國際聯運效率。發揮好可持續交通創新國家高端智庫作用,研究建立多式聯運管理制度,支援單子電子化應用,推動國際陸海聯運、跨境鐵路運輸等領域的多式聯運單證物權化,培育穩定開行的國際多式聯運線路。
三是著力提高口岸通關效率。會同相關部門推進智慧口岸建設,加強海關、邊檢等口岸查驗單位和交通等單位跨部門聯動,推行“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新模式;持續擴大《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應用範圍,提升邊境口岸通關效率。
四是著力提高供應鏈管理水準。深入開展民生消費、汽車製造、跨境電商等物流供應鏈一體化創新示範;加快培育平臺型、綜合性物流供應鏈服務企業,提升多式聯運、庫存管理和分銷配送、通關清關等服務能力;組織開展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交通強國建設專項試點,提升重點企業供應鏈管理水準。
五是壯大國際物流龍頭企業。積極發揮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等作用,打造創新型國際化領軍企業,提升工程物流、醫藥冷鏈、危險品等專業領域物流服務能力,打造一批交通物流專業化、精細化企業群體;支援國際交通物流上下游企業加強戰略協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共同拓展境外服務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