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政策解讀 > 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體系“十二五”發展規劃解讀

解讀《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體系“十二五”發展規劃》

來源:    2011-12-22 11:25:00

“十一五”期是我國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也是交通運輸大建設、大發展的重要時期,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成績顯著,“十一五”期間,我國交通運輸企業安全生産工作成績顯著,法制和預案體系基本形成,體制機制逐步建立,人員隊伍初具規模,裝備設施建設明顯加強,安全生産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為我國交通運輸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堅強保障。“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交通運輸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和科學發展的關鍵時期。

交通運輸部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總體情況 

“十一五”我國交通運輸的大建設大發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就,公路水路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7萬億元,是“十五”的2倍多;新增公路63.9萬公里,沿海港口新增通過能力30億噸,內河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4181公里,分別是“十一五”規劃目標的1.7倍、1.4倍、1.1倍。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安全與應急的堅強保障。

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體系是我國安全生産和應急體系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推動現代交通業發展的重要保障。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公眾對安全和應急的關注度和要求越來越高。我部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主要涉及水路、公路交通運輸、城市客運、工程建設的安全生産和應急等方面,當前,我部安全生産工作格局是由安全監督司綜合管理,各業務司局根據職責職責分工合作。

“十一五”期間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形勢具體情況 

“十一五”期末與“十一五”初期相比,全國水上交通運輸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分別下降42.7%和30.5%,百萬噸吞吐量死亡率下降68.9%。五年水上共成功救助101812人,搜救成功率96.3%。全國道路運輸和交通運輸工程建設領域安全生産形勢保持了總體穩定。 

“十一五”期間,我們主要做好了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法規和預案體系基本形成。制定並頒布了《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環境管理條例》、《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道路危險貨物運輸管理規定》、《國內水路運輸經營資質管理規定》《老舊運輸船舶管理規定》等法規和規章,出臺了公路水運工程建設、養護和品質監管等一系列標準規範,修訂並完善了公路、水路、海上搜救等應急預案。地方各級交通運輸部門也加強了法規建設,頒布了公路橋梁養護、航道航標、渡船渡口管理、建設工程安全監管等管理規定。 

二是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各級交通運輸管理部門成立了專門負責安全生産監督和應急管理的機構,進一步加強了與外交、公安、農業、國土、水利、安監、環保等部門在安全應急工作中的協調聯動。海事、救撈、搜救體制不斷推進,進一步完善了國家海上搜救部際聯席會議制度下的協調機制。2009年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軍隊和武警交通部隊正式納入國家交通運輸應急救援力量體系。 

三是人員隊伍初具規模。直屬海事系統共有25000多人,直屬救撈系統共有8000多人,直屬航道部門15000多人,直屬航運公安2700多人。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配備了專職安全和應急管理人員,各級公路和港航管理部門初步建立了專兼職安全生産監管與應急隊伍,全國已初步建立了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結構基本配套、以技術骨幹為主的交通運輸建設安全管理和監理專業隊伍,部分交通運輸企業建立了專兼職安全管理隊伍。 

四是裝備設施建設明顯加強。“十一五”期直屬系統共增加各類監管救助船舶400余艘、直升機12架、基地58處,在沿海和長江幹線建設了船舶溢油應急設備庫15個,已建成38個重點水域船舶交通管理系統(VTS),沿海近岸和長江幹線通信系統和船舶自動識別系統(AIS)基本實現連續覆蓋,海事衛星地面站和搜救衛星任務中心已改造升級,立體監管救助體系初步形成。地方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也加強了安全設施裝備的建設,全國長途客車、旅遊包車和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基本安裝了自動行車記錄儀,內河通航水域建設了一定數量的監管救助船艇和基地,航道應急疏通工程船舶和備用航標。運輸企業也加大了相關安全生産和設施裝備的投入。

“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安全生産與應急工作面臨的形勢 

“十二五”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諸多風險挑戰,各類不確定因素將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産生深刻影響,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將主要面臨四個方面的新挑戰。 

一是我國經濟社會和現代交通業的發展對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二五”期,我國將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調整結構為主攻方向,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對建設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的現代交通運輸業提出更高要求。而且,隨著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加快推進,不同運輸方式將進一步有效銜接,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跨行業、跨地域、相互交叉的特徵更加明顯。這就要求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必須適應時代發展需要,進一步拓寬安全監管覆蓋面,實現由單一監管到綜合監管的轉變,建立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全天候、全方位、全過程無縫銜接的新模式,進一步提升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建立健全反應快捷、處置高效的應急保障體系。 

二是體制改革對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提出新要求。隨著大部制改革的深入推進,交通運輸部新增了城市客運(含公交車、軌道交通、計程車)的運營管理職責。預計到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將達53%以上,城市客運量迅猛增加,特別是到2015年我國25個大中型城市將擁有72條地鐵線路,城市軌道交通系統運作環境封閉、人員密集、疏散通道狹窄,運營安全防範和應急救援困難,安全保障壓力越來越大。這就要求交通運輸安全工作必須認真履行新的職能,借鑒國內外成功經驗,加強對新領域運營安全監管的研究,不斷提高安全保障能力。 

三是交通運輸的快速發展對交通運輸安全監管和應急工作提出了新挑戰。“十二五”期是交通運輸大建設大發展的重要時期。 “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規模大、項目多、任務重、戰線長,且建設項目中山區公路、橋隧工程比例高、分佈廣、情況複雜,農村公路建設規模大、差異性大,港口工程遠海孤島分佈多,處在生産安全事故的易發期和多發期。這些都對“十二五”期的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 

四是非傳統安全壓力對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提出了新挑戰。近年來,氣候變化異常,極端自然災害頻繁,給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帶來了極大影響。我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期,影響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因素很多,恐怖襲擊、人為破壞、公共安全等突發事件時有發生,而目前安全和應急保障的基礎比較薄弱,防範和抵禦非傳統安全的能力比較脆弱,道路、橋梁等交通基礎設施老化現象嚴重,各類災害引起的次生災害的影響大,面臨著許多潛在風險和現實威脅。此外,人民的物資和文化需求不斷擴大,社會交流更加頻繁,各種大型公共活動越來越多,人們的安全權利意識越來越強,更加追求安全穩定、高品質的現代生活,交通運輸安全已成為社會公眾共同關心的重要內容,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責任越來越大。

“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面臨的四個方面新挑戰 

“十二五”期間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貫徹“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圍繞建設安全、暢通、便捷、綠色現代交通運輸業的目標,以提高安全監管和應急能力為重點,構建組織健全、職責明確、覆蓋全面、裝備精良、監管有力、反應快捷、運轉高效的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體系,不斷提高保障人民群眾安全出行和經濟社會安全發展的能力。 

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法制更加完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裝備手段更加先進,隊伍素質整體提高,安全形勢總體穩定,應急能力顯著增強,基本建成適應現代交通運輸業發展需要的安全生産和應急體系。 

公路交通運輸方面要實現:營運車輛萬車死亡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平均每年下降3%;一般災害情況下公路搶通時間不超過24小時; 12小時內可集結車輛200輛以上;國省幹線公路重點路段運作監測覆蓋率達到60%以上。 

水路交通運輸方面要實現:運輸船舶百萬噸港口吞吐量水上交通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平均每年下降5%,較大以上事故件數每年下降3%,特別重大事故實行零控制;24小時內可調集電煤船舶運力沿海100萬載重噸、長江幹線30萬載重噸以上;內河航道搶通應急到達時間不超過1小時;沿海船舶整體打撈能力由目前的5萬噸提高到8萬噸以上,水下探摸打撈深度由目前的200米提升到300米;沿海通航水域一次船舶溢油清除控制能力由200噸提高到500噸,重點水域一次船舶溢油清除控制能力達到1000噸;人命救助成功率大於93%。 

城市客運方面:百萬車公里死亡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平均每年下降1%。工程建設方面:百億元投資死亡事故件數和死亡人數平均每年下降1%;工程搶險救援應急聯動時間不超過120分鐘。

為實現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總體目標的關鍵因素 

一是要將安全生産和應急體系建設內容納入相關規劃和建設工程。各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要將安全生産和應急資訊平臺和裝備設施建設等作為強制性建設項目,納入規劃年度實施計劃,加快相關工程的立項、投資和建設,並與公路水路交通其他專項建設規劃和建設工程相銜接,同步規劃設計、同步建設施工、同步驗收運作,保證規劃的實施。各地方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根據規劃的要求,制訂本地規劃,做好與區域規劃、部門規劃的銜接,並逐條細化、逐年落實安全生産與應急具體建設任務。 

二是加大安全生産和應急體系建設投入。各級政府、交通運輸主管部門、交通運輸企業應加大對安全生産和應急體系建設的投入,將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程建設投入納入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總體和年度預算;將安全生産和應急方面的運作維護、科學研究、宣傳教育、培訓演練、應急補償等資金納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和企業的專項支出。按照事權劃分原則,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工程建設項目由中央、地方和企業分別承擔,並積極引導社會資金投入。 

三是加大安全生産和應急工作的政策支援力度。各級政府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加大對安全生産和應急的立法支援,切實加快相關法律立法進程;在職責配置、機構設置、人員編制、工作條件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援,進一步建立健全組織機構,提高管理效能;強化隊伍的培訓和演練,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和選拔,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並建立相應的激勵約束機制,充分調動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 

四是加強安全生産和應急方面的科學研究。要加強交通運輸行業安全生産和應急管理科研,鼓勵有關交通院校設立安全生産和應急相關學科。加大對交通運輸生産和應急管理理論和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力度,重點支援相關標準規範的制修訂和防災抗災、應急搶險的科學研究。積極鼓勵和支援研究、開發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領域的新産品、新工藝和新技術,實現交通運輸安全生産和應急方面核心技術與重大裝備研製的突破,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推廣應用。 

五是加強組織領導和監督檢查。部和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應進一步加強對本規劃實施的組織領導、監督落實和溝通協調,確保本規劃按進度實施,力爭早完成、早見效。確保規劃所有工程建設項目的落實,加強建設項目全過程有效監管,保證工程建設的規範化和制度化。2015年前,全面實現和完成各項建設目標和任務;加強對規劃執行情況的評估,各省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每年要會同有關部門組織一次督促檢查。2013年,交通運輸部組織對本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


政府資訊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