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交通運輸部修訂發佈了《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管理辦法》(交安監發〔2018〕152號,以下簡稱《辦法》),並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為便於相關單位和部門更好地理解相關內容,切實做好貫徹實施工作,現就《辦法》起草背景和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一、出臺背景
近年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四好農村路”作出重要指示,為新時期農村公路建設指明瞭方向。農村公路品質是“四好農村路”的基礎,只能加強,不能削弱。2004年部頒布的《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管理辦法(試行)》,對加強農村公路品質管理,提升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發揮了重要作用。由於農村公路建設項目具有多、廣、散、小等特點,依然存在項目建設管理粗放、品質把控能力不強、品質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基層品質監管能力薄弱等問題,制約著農村公路品質水準的全面提升。總體來看,目前農村公路建設規模仍然保持高位,品質形勢仍不容忽視,品質耐久性和抗災能力不足,安全防護欠賬多,“油返砂”、“暢返不暢”等問題突出。
建好是基礎,也是推進“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內容。農村公路覆蓋面廣,與人民群眾生産生活密切相關,是公益性、普惠性的民心工程,其工程品質影響著養護、管理、運營的品質和效率,決定著交通運輸整體供給能力和綜合服務水準。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交通強國、品質強國戰略,按照部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會議要求,有必要對現行的《辦法》進行全面修訂,讓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實現“四好農村路”高品質發展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
二、修訂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品質工作的部署要求,切實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近年來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管理的實踐與經驗,針對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落實農村公路參建各方品質責任,創新品質管理措施,提升農村公路品質耐久性,建成品質耐久、工程耐用、安全可靠的農村公路。
三、主要內容
《辦法》共五章36條,包括總則、品質責任、品質監管、品質管控要點、附則5個章節。與原《辦法》相比,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是明確農村公路建設從業單位品質責任及要求。《辦法》進一步明確了項目業主、勘察、設計、施工、監理、試驗檢測等單位的品質責任,並針對農村公路的建設特點和薄弱環節提出相應的品質管理要求,強化品質檢測工作。針對建設規模小、技術難度低的農村公路建設項目,簡化部分程式和要求,集約管理資源,增強實踐操作性。如代建單位可組織有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履行監理職責,監理可開展檢測見證等。
二是明確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監管職責及要求。《辦法》明確了省市縣三級交通運輸主管部門農村公路品質監管職責。在監管機制方面,明確了按照分級負責原則,建立健全上下協調、控制有效、覆蓋全面的農村公路建設品質監管機制。在監督檢查方面,明確加強影響工程安全耐久的關鍵部位和關鍵指標、試驗檢測和工程檔案等薄弱環節的抽檢抽查。在監管措施方面,明確了發揮群眾品質監督作用,建立品質約談和掛牌督辦制度,督促落實農村公路品質責任。
三是強化農村公路品質關鍵環節管控。《辦法》根據農村公路建設特點和薄弱環節,明確重點把控“八大關”。一是設計關,針對當前主要建設任務為老路改造和舊路加寬等特點,提出加強地質勘測和老路技術狀況評價,針對品質薄弱環節開展設計。二是材料檢驗關,加強原材料及混凝土配合比進場檢查檢驗。三是施工首件關,提出重要農村公路建設項目主體工程實行首件工程制。四是品質公示關,強化施工工藝和關鍵品質指標資訊公開,接受群眾監督。五是過程把控關,強化“五個關鍵環節”品質驗收。六是工程驗收關,嚴格農村公路工程品質鑒定。七是品質考核關,強化農村公路品質考核及結果的運用。八是信用評價關,推動從業單位品質誠信檔案的建立和信用結果的聯動運用。
四是鼓勵引導農村公路品質管理創新。《辦法》鼓勵推行代建制、設計施工總承包、“建養一體化”等模式,鼓勵有條件地區推行集約化建設、標準化施工、工廠化生産,鼓勵小型構件商品化,開展農村公路建設資訊化管理,推進農村公路建設實現現代工程管理。
四、配套措施
為深入貫徹落實《辦法》有關要求,部印發了《關於提升農村公路工程品質耐久性的實施意見》(交辦安監〔2018〕139號),提出以建設“四好農村路”為總目標,堅持問題導向,著力解決影響農村公路工程品質耐久性的突出問題,將品質耐久性理念貫穿到農村公路建設全過程,實現“五大提升”,即提升項目品質把控能力、提升監管能力、提升品質監督檢測能力、提升品質管理人員素質、提升工程實體品質耐久性。力爭到2020年,農村公路實體品質和安全保障水準普遍提升,工程品質耐久性、抗災能力得到顯著增強,“油返砂”“暢返不暢”等問題得到有效控制,農村公路工程品質通病治理取得實效,農村公路品質管理制度及建設技術不斷創新,專群結合的品質保障機制逐步形成,農民群眾對農村公路的參與感、獲得感和安全感不斷提升,讓廣大人民群眾不僅能走得上,更要走得久,建設讓黨放心、讓人民群眾安心的民心工程。